——什么是工夫茶?清代的蔡爽(字伯龍,生平事略不詳)的《官話匯解便覽》中有一條有趣的簡釋。該書是以浙江方言與官話一一對照的辭書,其上卷(飲食調(diào)和)有謂:
——0茶米正一茶葉
——0好茶正一工夫茶碩
——0幼條正一芽茶
——詞目前加0符號的是方言,有“正”字的是官話。原來,工夫茶者,好茶之謂也。(有意思的是,二個詞目的表述與含義竟與潮州方言頗一致)顯然,這里的工夫茶,是指好茶葉。
——更明確的表述是雍正年間崇安令陸延燦的《續(xù)茶經(jīng)》轉(zhuǎn)引的《隨見錄》中的話:
——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巖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
——道光間梁章鉅《歸田瑣記》說:“武夷茶名有四等:花香、小種、名種、奇種。名種茶“山以下多不可得,得則泉州、廈門人所講工夫茶。”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九也云:“第巖茶反不甚細,有小種、花香、清香、工夫、松蘿諸名,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紅。”
——民國十一年《福建通志》(物產(chǎn))引《閩產(chǎn)錄異》說:武夷寺僧多晉江人,以茶坪為業(yè),每寺都請泉州人為茶師,茶采來后,又有就茗柯?lián)衲垩浚灾割^入鍋,逐葉卷之。火候不精,則色黝而味焦,即泉、漳、臺、澎人所稱工夫茶,瓿僅一二兩,其制法則非茶師不能,日取值一強。①
——可見,自清初以來,工夫茶原是指巖茶中一個品位甚高的品種,而且其名稱是由漳泉臺澎人給叫出來的。
——紅茶中也有一類稱工夫紅茶的品類,如祁門工夫、滇紅工夫、閩紅工夫、川紅工夫等。道光年間曾在廣州十三行的美國商人亨特在其所著的《廣州“番鬼”錄》中說:茶的種類繁多,主要分為紅茶、綠茶兩類……紅茶則包括武夷、功夫、小種和包種。上書中,功夫茶有時寫成工夫茶,如言東印度公司販運的“茶葉主要是武夷茶和工夫茶。”至于紅茶何以稱做工夫茶,這位洋商的解釋是:“做工者的的茶。”②--由于文獻中確實缺乏可資參照的材料,因而華文水平不高的亨特只好望文生義的地“直譯”。依筆者管見,如按前引蔡爽所揭示的“工夫茶即好茶”的說法去解釋,也許更合情理:既然好的巖茶叫工夫茶,那么,好的紅茶也稱為工夫茶又有何不可?
——那么,為何巖茶“其最佳者曰工夫茶”呢?前引郭柏蒼《閩產(chǎn)錄異》的一段話可作為注腳。試想,“就茗柯?lián)衲垩浚灾割^入鍋,逐葉卷之”,且要把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這該花費多大的工夫,該有多精湛的技藝?正如清初釋超全《武夷茶歌》所說的:“如梅斯馥蘭斯馨,大抵焙得候香氣。鼎中籠上爐火溫,心閑手敏工夫細。”此其一。其次,梁章鉅《歸田瑣記》中,工夫茶的等級雖列在“奇種”之下,但奇種“如雪梅、木瓜之類,即山中也不可多得。”“三十六峰中,不過數(shù)峰中有之。各寺觀所藏,每種不能滿一斤,用極小之錫瓶貯之,遇貴客名流到山,始出少許,鄭重瀹之。”因此,就市面流通領域而言,工夫茶實為頂兒尖兒級的“極品”,再無出其右者。總之,巖茶與紅茶都有稱為工夫茶的品種,而且?guī)r茶在前而紅茶居后。
來源:第一茶葉網(wǎng)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zhuǎn)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