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棗樹是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太平鎮崔莊村特有的財富。
“御棗”和“娘娘河”的傳說,口口相傳,是崔莊村最精彩的故事。棗樹是世代崔莊村人賴以生存的特產,幾百年來,伴隨著崔莊村人一代代繁衍生息。棗樹更給了崔莊村人嶄新的未來,因棗樹派生出來的棗文化、旅游業帶給崔莊村新的生機。
娘娘河的故事
濱海新區大港太平鎮崔莊村。
“我們產的是御棗,以前是給皇帝進貢的,這里還出過娘娘呢。”進了村,滿眼綠意盎然的棗樹下,村民邊聊天,邊守護著棗樹。600年的棗樹粗壯茂盛,棵棵青綠色的果子垂在綠葉下,等待著十月的成熟。
600年老樹,600年棗樹的故事,口口相傳間,成了村民共同的榮耀。
近年來,憑借600年樹齡的棗樹僅存于此,這個小小的村落入圍2012年中國最美休閑鄉村評選。
坐在樹下,聽村民講御棗的故事,給了看似普通的小村落特殊的神秘感。
“崔莊村出過娘娘,娘娘進宮后把家鄉的棗進貢給皇上,皇上特別喜歡,就把這里的棗封為御棗,每年進貢。”村民七嘴八舌,每個人都如數家珍。
相傳明朝年間,皇帝欲選太子妃,請欽天監占卜,占卜的結果是太子妃在西南方向,且有“車上樹、牛上房、騎龍抱鳳就是太子妃”的景象。
大臣們向西南出發了,一路過山涉水,來到崔莊村。“當時聽說是選太子妃,很多人到街上看,街上的小推車被擠得翻起來,倒掛在樹上,牛也跑到房頂上去了。”村民馬爺爺講,當時,村里張欒的女兒是個頭上生瘡,謝頂,很不好看的姑娘,但她也來看熱鬧,爬到廂房上,懷里抱著只大公雞。
大臣們看見騎在龍形廂房頂上的張家姑娘,立刻跪拜,大呼娘娘。
本是頭上生瘡的張家姑娘要進宮了,母親帶著她到河里洗頭發,沒想到洗完后,張姑娘的頭瘡不見了,烏黑的長發,面似桃花,嬌媚動人。張姑娘進宮成了太子妃,那條河被封為“娘娘河”。
“娘娘進宮時帶著我們村的棗給皇上,皇上特別喜歡,就封為御棗,每年都要進貢,而娘娘洗過頭發的那條河改名為娘娘河。”
傳說的真實性無從考證,但娘娘河真的存在。崔莊村與河北省黃驊一河之隔,這相隔的河水便是娘娘河。如今的娘娘河早已干枯,不寬的河道被蘆葦覆蓋。“隔河相望,河北的玉米比咱這種得早,他們的快熟了,咱們這還得等一段時間。”村民說。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