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方早稻已經開始大面積收割。全國水稻生產第一大省湖南,預計今年早稻總產可增加7億斤以上。“今年早稻來勢好,主要得益于集中育秧。”湖南長沙市省望城區烏山鎮農技服務中心主任、烏山貢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高建民說,“今年雨水非常多,陰雨寡照天氣持續時間長,不利于早稻生產,但通過集中育秧和機插秧,有效減輕了災害影響。”
針對4~6月初南方稻區持續陰雨寡照、影響早稻正常生長發育的情況,今年中央財政首次專項安排1億元資金,支持湖南、江西、廣東、廣西250萬畝早稻集中育秧。集中育秧,是指由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組織和涉農企業按照規范化、標準化的技術要求,對浸種催芽、整地播種、培育管理等環節實行統一操作的育秧模式。這一補助政策的實施,不僅撬動了各級地方7.5億元資金配套,而且助推了南方水稻生產方式的新變革。
從“最頭痛”到“不操心”,集中育秧讓農民不再怵種雙季稻
近年來,由于種糧比較效益偏低,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這使得費工費時的雙季稻生產面臨嚴峻挑戰:“雙改單”越來越多,直播面積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越是種糧大戶越不愿意種雙季稻的情況。
安徽省廬江縣劉墩村種糧大戶倪和長,流轉承包了1374畝耕地,流轉前這些耕地基本種植雙季稻,流轉后全部改種一季小麥加一季水稻。“平時100元一個工,”雙搶“時花200元也雇不到人。”倪和長解釋說。
在過去20年,雙季稻面積與南方水稻產量呈現同增同減趨勢,“雙改單”甚至季節性撂荒對我國南方糧食生產影響巨大。據統計,一畝雙季稻比一季中稻可增加糧食近500斤,隨著雙季稻面積急劇下降,雙季稻產量占全國稻谷總產的比重已經從最高峰的2/3降至目前的1/3。與此同時,直播稻面積不斷增加。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