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開壇,開壇十里香”咋一聽好像是酒廠的廣告,其實這是武隆鑫月蔬菜專業合作社泡菜廠的真實寫照。原本家家皆有的泡菜如何走向市場變成了農民增收的產業?這還得從人大代表張朝菊說起。
“客人一句話,我頓時豁然開朗,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的泡菜已經在重慶市場打響了,而且還供不應求。”談起她的泡菜產業,張代表臉上洋溢著成功的笑容。原來,張代表一直在江口鎮經營著一個飯店,“江口魚”是她的特色菜,幾年前一位重慶游客在她這里用餐,吃過地道的“江口魚”之后還感覺意猶未盡,提出購買佐料回去親自做這道菜。就在她為客人包佐料的時候,客人無意間說了句“這個佐料有點巴適,估計推向市場很受歡迎。”聽到客人說這句話,她愣了一下,在送走客人后,她就坐在店里思考。“我的佐料,是用自家的陳年泡菜做出來的,既然客人都說能推向市場,我怎么不試一試呢?”她說干就干,一下添置近兩千口大壇子,開始泡菜產業之路。為了把泡菜產業做大盤強,她成立了鑫月蔬菜專業合作社主攻泡菜產業,并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發展當地農民種植泡菜原材料。
“我還要進一步擴大規模,力爭今年實現產值翻番,同時帶動更多的農戶致富。”張代表一語道出了她的雄心壯志。經過幾年的發展,與鑫月蔬菜專業合作社簽訂銷售協議的農戶達到1200多戶,農戶通過專業合作社銷售辣椒、大蒜、生姜、蘿卜等作物產值達到200余萬元。目前該專業合作社已經研發出袋裝佐料產品,并擁有了自己的商標,年銷售泡菜產值達300余萬元。
來源:華龍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