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信陽市浉河區不斷強化農業科技的支撐作用,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引導農民種植茶葉,積極構筑農業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綠色通道,走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11年,全區茶葉面積發展到47.3萬畝,茶葉產量1.99萬噸,實現產值35億元。
該區圍繞茶產業發展,加快科技興茶步伐,著重從科技推廣和服務上求實效。一是在茶園管理的關鍵時期,邀請信陽農專茶葉生產加工技術方面的教授及市農科所茶葉專家,深入全區茶鄉的田間地頭,為茶農講解有關技術要點,接受茶農咨詢。二是開展茶園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研究和指導。近年來,該區農業技術推廣站采集茶園土樣2500個進行了化驗分析,安排茶園肥效試驗10個,根據土壤化驗和試驗數據撰寫《浉河區茶園土壤養分狀況初步分析》論文,發放茶園配方施肥技術明白卡5000余份,指導茶農科學施肥。三是大力推廣標準化茶葉生產和良種茶苗繁育技術。指導茶葉生產企業和茶葉合作社建立茶葉生產標準,在浉河港鎮馬家畈建立無性系茶葉優良品種繁育基地,加快茶葉優良品種的推廣速度和提高優良品種的普及率。四是全力推進無公害茶園建設。區農業局利用陽光工程培訓、農技推廣培訓項目,開展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培訓30場次,培訓茶農1.5萬人次,激發了茶農利用科技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的熱情;開展農資市場檢查,嚴禁國家禁止的高度農藥進入市場;集中技術力量開展茶樹有害生物調查與研究,截至目前,共查出茶樹有害生物88種,其中害蟲類68種、病害類20種,并針對病蟲害發生的規律進行檢測、預報,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農藥使用量。五是農技農經結合,助推茶葉企業和茶葉合作社發展。區農村經濟管理站全力助推茶葉合作社發展,區農業技術推廣站提供茶葉生產技術支持。目前,全區茶葉企業、茶葉合作社發展迅速,現已注冊商標67個,擁有知名品牌15個。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