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農貿市場蔬菜攤主的報價:一斤4.5元,長春市民孫女士站在菜攤前,拿著自備的蔬菜帆布兜,十分不解地拋出一個個問號:本地菜都上市了,黃瓜咋賣這么貴?孫女士對蔬菜價格的疑問并非個例,眼下許多市民在談起蔬菜價格時,都會感慨“吃菜太貴”。
7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蔬菜主產區雨水天氣、城郊蔬菜運輸時效性不足等客觀因素影響,喜歡吃黃瓜的市民感覺到了黃瓜的“金貴”。
與7月相比黃瓜價漲125%
“買了2斤黃瓜花了9塊錢,一斤大蔥花了3塊,價格有點高。”在長春市寬城區康泰農貿市場內買菜的孫女士說,這和冬天時的菜價差不多。市場上蔬菜到底有多貴,真的像孫女士說的那樣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對農貿市場進行了實地采訪。在繁榮路附近一家農貿市場內,豆角4.5元/斤、大蔥3元/斤、生菜4.5元/斤、茼蒿5元/斤,黃瓜(水黃瓜)4.5元/斤。蔬菜攤主們告訴記者,不用跟去年同期比,就是與半個月以前的價格相比,茼蒿、黃瓜價格基本上都翻了一番。而在朝陽區、南關區轄區內的另外3家農貿市場內,蔬菜價格均高于上月均價。
以黃瓜為例,在7月份絕大多數日子里,價格在2元/斤左右,而目前市場上價格最高已達4.5元/斤,漲幅高達125%。長春蔬菜批發商張宇告訴記者,前段時間連續的暴雨天氣,影響了本地蔬菜的生長,另外省外蔬菜主產地也遭遇了自然災害,產量降低,物流運輸受阻,蔬菜價格也就隨著水漲船高。的確如此,張宇的說法也得到了農安縣蔬菜種植戶李廣修的認同。
商販:進價高營業額減少
“黃瓜貴,進價就3.6元/斤(水黃瓜)。”蔬菜攤主李老板說,黃瓜進來時,沒人讓你選,需要自己挑出來,但價格都是3.6元/斤,零售就得考慮利潤,畢竟還有攤位費跟著,加上這些,品相好一點的賣4.5元/斤,稍微差一點的賣4元/斤。“冬天時一斤黃瓜也就3塊多,過年的時候也就是5元左右。”長春市近埠農貿市場內一蔬菜攤主表示,進貨價格過高,營業額也下降了不少,遇到非節假日,銷售額平均下降三成左右。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