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豆類市場下游需求并無太大起色,盡管上周末美豆產區的降雨緩解了市場對產量的擔憂,但是隨著市場預期的我國進口大豆成本升高、進口數量趨減,資金再度青睞對豆類市場“天氣升水”題材的炒作,再加上國家發改委昨日稱國家要啟動新一輪凍豬肉收儲工作,國內以豆粕為代表的豆類價格強勁反彈,其中大連豆粕1301合約持倉增加18萬多手,成交近450萬手。
國內需求嚴重依賴進口
今年上半年,我國大豆進口數量達2905萬噸,同比增加22.5%,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美豆,有機構預測,今年我國進口大豆總量將在5400—5600萬噸。相比進口大豆的數量,我國國產大豆產量預計今年可能僅有1300萬噸,甚至更低。由于國內豆類市場需求嚴重依賴美豆,其價格長期飄浮不定,其中豆粕價格在年內出現的波動最大,對我國豆類產業以及下游產業的穩定發展極為不利。
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國際市場對美豆產區出現干旱天氣的炒作遠未結束,國內市場資金對豆類市場“天氣升水”題材的炒作熱情依然高漲,江浙地區的部分投資機構仍在大幅增減豆粕期市持倉,加之部分央企機構也熱衷于參與豆類市場的交易,國內豆類市場價格飄浮不定的格局短期難以改變。
豆類價格易受美國影響
中華糧網信息研發總監張智先告訴期貨日記者,現在市場關于爭奪豆類市場定價權的討論越來越少了,來自黑龍江等大豆產區的聲音也越來越弱,國內油廠對大豆、飼料養殖業對豆粕、居民對豆油的龐大需求,使國內豆類行業不斷加大進口。與此同時,豆類生產與上游市場的高度市場化以及下游市場的復雜化、政策化也使豆類市場上下游存在脫節現象,整個豆類市場的價格運行在各環節存在著較大差異,國內豆類價格更多的是追隨美豆價格的漲跌。
受益于降水影響,美國農業部在本周發布周度作物生長報告數據顯示,美豆生長優良率與上周一致,但大豆生長差和極差的比例卻較上周增加了兩個百分點至39%,這已是連續兩周超過了1988年37%的水平,市場較為擔心美豆的最終產量。
國家將繼續加大生豬市場調控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