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由廣東省檢驗檢疫局主辦、中山檢驗檢疫局協辦的《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及配套政策宣貫會在中山召開,來自全省各地的160多家食品進口商共20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透露,中山去年進口食品1653批,進口額達1.77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進口食品643批,進口額達1億多美元,逆勢增長9.4%,主要進口食品包括紅酒、奶粉、休閑食品等。
紅酒進口量增長較快
廣東檢驗檢疫局副局長陳小帆介紹說,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進口食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食品進口量呈現快速增長勢頭。記者從中山檢驗檢疫局食品科了解到,今年以來,中山進口食品增長約兩成,其中紅酒、奶粉的增長較大。
據介紹,以葡萄酒為例,過去5年,廣東進口量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長,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制品的進口量大增,國外各種各樣的休閑食品也在紛紛涌入國內市場,目前一部分品種的進口食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經超過國產食品。
中山市檢驗檢疫局局長吳春景指出,今年五六月份走訪了600多家企業,發現企業對政策的了解和使用不多。陳小帆則對企業提出幾點要求,希望企業要主動收集、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技術標準,遵紀守法、誠信經營,落實好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去年檢出1985批不合格進口食品
盡管進口食品越來越受市民青睞,不過陳小帆也指出,數據顯示,進口食品絕對不是安全優質的代名詞,2011年廣東就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1985批,不合格檢出率達到3.7%。
據中山檢驗檢疫局食品科工作人員武女士介紹,經過正規渠道入境的進口食品,按要求必須有中文標簽,標明品名、配料、生產日期等信息。如果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則可能是走私或假冒產品,質量和衛生都存在安全隱患。消費者們購買更需謹慎。徐旭珊吳碩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