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沂南縣孫祖鎮連頂村的村民李樹志剛剛出售了一批肉鴨,現在正忙著給自家的養殖場消毒,準備下一批鴨苗進棚。見筆者來了,他放下手中的活,講述了他當養鴨老板的故事。“我們這里養鴨絕對是穩賺不賠的。只要前期建好了大棚,然后和大公司簽好合同,就等著收錢了,我這個養殖場建了16個棚,去年掙了100多萬元。”
沂南縣按照“完善產業、創新模式、科學發展、逐步推進”的工作思路,肉鴨產業不斷實現新突破,產業特色日趨鮮明。在產業壯大的同時,肉鴨產業鏈條也從單純的養殖、加工向兩頭延伸,目前,沂南已經掌控了肉鴨市場30%左右的定價權,擁有56家肉鴨屠宰加工企業,全縣肉鴨存欄3560萬只,2011年肉鴨加工能力達到4億只,產品總量達49萬噸,實現鴨業總產值40億元,增加農民收入5億多元,在全國叫響了肉鴨產業“第一縣”。
抓好產業源頭,打造生態養殖示范縣。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擴規模、建基地、增收入”的思路,制定了良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等一系列鼓勵政策,建立了畜牧業發展專項基金,對獲批縣、市、省和國家級標準的畜牧生產基地和出口備案基地,由縣財政分別獎勵0.5萬元、1萬元、2萬元和10萬元。爭取各級專項資金500余萬元用于生態環保養鴨技術推廣。目前,全縣生態環保禽舍面積達到85萬平方米,環保養禽場已發展470余處,存養肉禽560余萬只。大力推行“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組織+農戶”養殖加工模式,實現了農民“零風險”增收和“抱團”致富。目前,全縣標準化肉鴨養殖場區發展到150多處,規模養鴨戶5000多戶。
來源:農村大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