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來,黃山市降雨偏少,氣溫偏高,但是蔬菜市場“伏缺期”不缺菜,而且價格也并未出現大的波動。這得益于黃山市早作準備,通過多種方式保證了市民的菜籃子供應。
清晨,在位于城西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里,一些從外地調運來的蔬菜正在這邊周轉,隨后將被送往城區各大農貿市場和超市。市場方面表示,目前他們正在積極組織貨源,從杭州、衢州、合肥等地調配新鮮蔬菜投放本地市場。屯溪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市場部經理王世民:每天大概有十多輛車子,平均調入約130噸左右的蔬菜,基本上以果類和莖類為主,本地的以葉類和水生菜為主,品種豐富,價格目前趨于穩定。
黃山市每天蔬菜供應量在230噸左右,其中本地蔬菜和外調蔬菜比重各占一半,在抓好外調的同時,重點做好本地蔬菜生產。從2009年到2011年,黃山市已建成蔬菜基地15000畝,其中鋼架蔬菜大棚5000畝,蔬菜自給率達到50%以上。
昱農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社長姚義彬:主要是夏季的“伏缺菜”這一塊的生產,伏缺菜目前總共種了8個品種,總共面積計劃是50畝,目前是種了54畝。第一茬已經收完了,然后現在是二茬,總產量的面積大概是在5000斤左右。
黃山市今年夏季共種植“伏缺菜”1000畝,為了抵御高溫對蔬菜生產的不利影響,農民運用一網一膜育苗技術,給蔬菜搭上“帳篷”,有效阻隔陽光直接暴曬以及病蟲害的侵蝕,提高了蔬菜產量。
市農委副主任王武:要積極組織好“伏缺”期間的葉類菜生產,我們今年專門安排了1000畝葉類蔬菜生產基地,并將每畝給農民以800塊錢的補助,確保在7月到9月期間提供蔬菜要栽培三季以上。目前,我們伏缺菜葉類菜生產長勢都非常好,確保了市場供應。
市商務局局長洪建華: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關注天氣變化和市場的變化,根據本地菜的上市量及時地增加外地菜的調入,搞好余缺的調劑,力保在整個伏缺期蔬菜供應份足價穩,讓市民滿意。
來源:黃山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