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帶來的不僅僅是玉米減產的數量,而是對整個世界食物體系的影響。全世界不斷增長的肉類和蛋白質需求,讓許多國家更依賴從美國進口便宜的飼料。
生在美國中西部的60年一遇的大旱不僅讓當地人飽受煎熬,也導致農作物的歉收減產。作為世界頭號“糧倉”,美國農業歉收將直接考驗世界的糧食安全。
農業減產,大部絕收
正當國人遭遇61年不遇的特大洪澇之際,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烈日當頭,土地干涸,河床崩裂,遍地死魚,小草枯黃,莊家渴死……居住在衣阿華州的華人女醫生孫文清告訴本報記者,而在如此炎熱高溫的天氣下,當地人很少出門,一般都待在屋里以逃避戶外的滾滾熱浪,并將空調溫度開到最低。在鄉村,她親眼看到一些農民用收割機將不會再有收成的玉米鏟平。當地電視反復播放這樣的畫面,一位農民在枯黃的玉米地里掰下一個玉米棒,剝開后里面沒有一顆玉米粒。另外,由于草坪無法生長,當地的除草機處于熱銷當中。
衣阿華州農業部氣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僅6月份家庭用電量環比高出36%,同比高出35%。當地空調和扇子賣得特別好,但一向受到美國人青睞的戶外用品卻無人問津。
這是一場被美國人戲稱為“史詩”的干旱。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其官網上發表報告稱,美國中西部地區正在遭受6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旱情已經接近1956年大旱。低緯度地區48個州中55%的土地面積都受到了干旱影響。衣阿華州農業部氣象局網站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往年六七月是該州氣象最為活躍的月份,經常受到雨水伴隨颶風的襲擊,但今年卻反映出十分反常的安靜。而作為美國和世界玉米和大豆的主產區,衣阿華州已被列為異常干躁狀態,減產和作物優良率下降在所難免,因此推高了玉米和大豆的價格。
實際上,衣阿華州農作物歉收也給全美乃至世界糧食系統拉響了警報。作為世界頭號“糧倉”,美國供應了接近35%的世界玉米和大豆。世界糧食價格近期持續上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與黃豆價格已經持續幾周居高不下,玉米一個月來暴漲了30%,而黃豆期貨也攀升到四年新高。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