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鉤蝦屬的分類系統發育及其生物學地理研究項目獲得青海省科技成果,在國內達到領先水平;高白鮭引種繁育及增養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獲得中國水產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白鮭魚類引種繁育及產業化養殖技術項目獲得2011年度青海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近日,記者在2012年度青海省高原水生生物及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上解到,近年來,針對青海省水生生物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和水生態環境不斷變化的現狀,青海省高原水生生物及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加強淡水生態學、水生生物多樣性與資源保護、漁業生物技術和水環境工程研究,并取得豐碩成果。為青海省水生態環境保護、漁業模式優化和水生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推動青海省發展現代漁業,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冷水魚增養殖模式,切實增加沿黃地區農牧民收入提供了一個科技研發與推廣的平臺,加快了青海省水域經濟發展與保護實現新的跨越。
2009年12月成立,以水生生物監測評價和采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對高原特有魚類等水生生物的分類、系統發育和生物地理學研究及遺傳評價為特色的青海省高原水生生物及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是青海省惟一從事水生生物基礎研究、分子生物學研究、漁業水域生態監測及環境影響評價和水生生物疫病檢測的綜合實驗室。近年來,實驗室依托省漁業環境監測站,先后開展了長江、黃河瀾滄江及省內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漁業生態環境常規監測,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水生生物監測及環境影響評價,以及養殖魚類病害防疫等工作。目前,青海省設立監測點60多個,共監測近2000批次,完成各類監測報告200多期。2011年,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委托對省內重點漁區運輸、出售水生動物親本、稚幼體、受精卵及其它遺傳育種材料等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行使產地檢疫職權,填補了青海省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的空白。
來源:中國政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