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總面積130萬畝、核桃總面積100萬畝、蘋果總面積37萬畝……到2015年底,全市果樹種植面積達到385萬畝,果品產業總產值達185億元,努力將我市打造成果品產業強市。”近日,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果品產業強市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十二五”期間,我市果品產業發展目標。
三大區域各有側重
根據《意見》,我市打造果品產業強市的總體思路是:優化布局,加強基地建設,強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大力實施名牌拉動戰略,著力發展精深加工業,提高果農組織化程度,強化果品質量安全監管。
果品產業布局將突出我市梨、大棗、核桃、蘋果等優勢特色果品,在西部山區發展核桃、大棗、蘋果、板栗等名優果品生產基地;在省會周邊發展以觀光采摘時令果品為主的現代果業園區;在東部平原地區發展梨、葡萄等果品生產。
打造七大果品生產基地
大棗生產基地。發揮“贊皇大棗”、“行唐大棗”等品種優勢,同時在平山、靈壽、元氏、鹿泉、井陘等縣(市)建設高標準千畝大棗生產基地。通過運用避雨栽培、大棗烘房建設、樹體改造等技術,提高管理水平,確保到2015年,全市大棗總面積達到130萬畝,總產量達5.6億斤。
核桃生產基地。在全市特別是山區崗坡次地,全力打造核桃萬畝規模生產基地。到2015年,新建核桃基地32萬畝,全市核桃總面積達到100萬畝,總產量突破1億斤。
梨生產基地。在趙縣、晉州、辛集、藁城等平原沙地優勢產區,建設高標準優質梨出口基地。在原有鴨梨、雪梨等品種基礎上,適度引進雪青、黃冠、大果水晶、綠寶石等新品種。到2015年,全市梨總面積達到84萬畝,總產量達31.7億斤。
蘋果生產基地。以礦區、行唐為龍頭輻射帶動全市,特別是井陘、平山等山區蘋果優勢產區,發展高檔蘋果生產。到2015年,新建蘋果基地9萬畝,全市蘋果總面積達到37萬畝,總產量達7億斤。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