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茶學界泰斗”張天福先生來梅考察。老人雖已104歲高齡卻壯心不已,他身體力行倡導“儉、清、和、靜”的中國茶禮,熱衷于推廣茶文化、呼吁茶葉產業化。張老知道梅州是中國單樅茶之鄉,特別是聽說梅州有企業研制了茶葉“生物細胞納米萃取成套生產系統”,實現了茶學界一種革命性的突破,于是決定來梅州一看究竟。此次同行的還有由王沖霄導演率隊的央視大型紀錄片《一片改變世界的葉子》攝制組。張老作為該紀錄片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在梅州考察的整個過程被全程錄下。在梅期間,張老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以下簡稱“記”):張老,您好!聽說您從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就一直致力于研究有機茶的種植,請問是什么促使您如此孜孜不倦去研究呢?綠色、有機茶葉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張天福(以下簡稱“張”):早在1929年,當時考慮到祖國農業落后,人民缺衣少吃,我和幾個同學就決心報考農業學校。1930年我考上了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后就定下了發展祖國茶葉的志向,并將“立己立人,強國強種”作為終生座右銘。這幾十年來,我國農業與茶葉發展得到顯著的改善,但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農藥殘留等問題還困擾著中國茶業的發展。一直以來,我們努力從源頭上控制農殘等問題,力保茶葉的綠色、有機發展,推廣有機種植,生產綠色茶葉。但受到種種因素的阻礙,目前還不能實現普遍有機化種植。茶葉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手段,只有在源頭上和生產深加工兩方面都嚴格控制,才能實現茶葉產量和品質的雙重提高。我認為,茶產業只有走高科技生產工藝和傳統制茶工藝相結合的道路,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記:要實現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應從哪方面著手?
張:需要擁有核心技術的大企業,利用現代生物工程的方法,帶領廣大農戶,聯合起來,走深加工的道路。我走遍全國,這次來梅考察,在正源華茶公司第一次看到用這么高科技的手段對茶葉進行深加工。正源華茶的“植物細胞納米萃取成套生產系統”通過茶葉細胞破壁,萃取其各種有益組分,再按標準拼配,形成標準化的即溶茶。這套系統推動了茶葉產業化,這是一條很好的路子。
記:除了現代化生產系統,還需要注意什么?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