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具有極高的營養保健價值及藥用價值,素有“木本糧食,滋補佳品”的美譽,是集藥、食、補三大功能為一體的保健果品。民間也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之說,歷來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我國是紅棗的原產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紅棗生產國。但是,目前我國紅棗產業仍以銷售紅棗為主,紅棗產品加工企業仍處在初級階段。因此,研發紅棗深加工產品和功能性制品,對于豐富紅棗產品市場、提高紅棗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紅棗的營養價值
據中國農科院分析中心測定的中國紅棗(干棗)的常見營養成分為:含水量25%~30%、糖50.3%~86.9%(以還原糖為主)、蛋白質2.92%~4.0%、粗脂肪0.2%~0.96%、粗纖維1.6%~3.1%、磷0.09%~1.27%、鉀0.61%~1.05%、鈣0.03%-0.06%、胡蘿卜素0.01mg/100g、核黃索0.04mg/100g、尼克酸0.6mg/100g、硫胺素0.06mg/100g(以上數據困紅棗不同品種而有差異)。紅棗素有“活維生索c丸”之稱,100g鮮棗中維生素c含量高達500~800mg,遠超過于其它果實,是蘋果的70倍~80倍,比柑橘高7倍~10倍,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能。另外,紅棗中維生素p含量更為果蔬之冠,高達:3300mg/100g以上(鮮果),能夠維持毛細血管正常通透性、改善微循環、促進vc在人體內的積蓄等,是預防與治療高血壓病的有效成分。此外,紅棗中還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以及幼兒體內不能合成的組氨酸和精氨酸。
二、紅棗加工存在的問題
(一)紅棗種植發展迅速,加工能力不足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紅棗種植面積達到2300萬畝,按照盛果期畝產2000公斤計算,總產量可達460億公斤,占世界棗樹種植面積和產量的98%以上,國際貿易的棗幾乎100%來自中國。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紅棗科研機構、生產企業只有40多家,加工能力最多在10%至20%之間,加工能力明顯不足。
(二)干制紅棗標準化程度低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