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大辭典》中有一個條目20多載沒有發生變動:“茶樹栽培區域最北止于北緯38度線。”而如今,伴隨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的“南茶北引”步伐,不僅茶葉種植開始在北方普遍出現,“茶講究”也逐步進入千家萬戶。
67歲的陳厚珉老人是山西省種茶“第一人”,位于霍州市七里峪景區的厚民茶場已從7年前的30畝小茶園成為占地300畝的郁郁蔥蔥的茶林。
山西從來不是一個種茶的地方,據《茶經》中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盡管隨著“南茶北移”的推行,中國已有嶺南、江南、江北及西南四大茶區,其中江北茶區包括了陜西、河南、甘肅南部、山東東部等地,卻仍不見山西有茶。
“在山西種茶要克服兩大難題,一是土壤的酸堿度,一是氣候的寒冷和干旱。”陳厚珉說,他種的是灌木型茶葉,比較矮小,抗旱抗寒能力強。另外,冬天利用雙層棚調節氣溫,夏天和其他農作物套種用來遮光。
這些都是他經歷多次試種失敗后得出的經驗。陳厚珉說,他的茶林海拔在1000米以上,土壤中不含鉛、汞等有害重金屬,而且山區農藥和化肥的含量也很少,所以質量上要比南方茶占優勢。
山西省茶葉學會會長吳鳳鳴說,從茶學的意義上講,這是山西省唯一的茶田,但是更多的試驗田正在霍州、安澤、夏縣和武鄉等鄰近縣市陸續開展。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產茶國,也是世界最大的茶葉消費國。2011年,中國的茶葉總產量達162萬噸,茶葉農業總產值達729億元人民幣,中國茶產業連續12年保持了8%以上的增長率,成為全球茶葉發展的重要引擎。
隨著茶葉種植的北進,山西、山東、北京、遼寧等中國北方地區正逐漸成為茶葉的主銷區。
以山西為例,僅太原市大小茶城就有10多個,茶店、茶館700多家。百姓們的飲茶習慣也隨著發生變化。
“北方人以前喝茶都是‘牛飲’,現在也講究品茶了。以前人們愛喝茉莉花茶,現在喝鐵觀音、大紅袍、普洱、綠茶和青茶的人也越來越多,喝茶的檔次也越來越高。”吳鳳鳴說。
記者看到,他的茶室間分門別類擺放著300多種全國各地的茶,碩大的茶臺上擺放著各色精致的茶具。
來源:中國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