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買菜去!”5日是星期天,家住世紀新城的蔡小雅一早照例喊上老公,騎電瓶車去離家不遠處的南通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逛逛。自打這里3月份開門迎客以來,逛市場成了周邊居民的周末必修課。“市場環境好,價格便宜,我一次性買足一周的菜量,省時省力省錢。”
民以食為天,“菜籃子”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如何讓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拎得更舒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保供穩價工作,近年來積極采取措施,改善流通設施,提高產品流通效率;重點抓好市區1萬畝、縣(市)4萬畝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從源頭上保證蔬菜供應;加強供求和價格信息公布,開設平價直銷區;實施菜市場升級改造工程,購物環境大為提升。
“南通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猶如一個巨大的市場蓄水池,對繁榮市場、穩定價格起到了積極作用,讓市民直接得實惠。”農批中心負責人賈二鳴告訴記者,搭建了這一平臺后,周邊地區的一手蔬菜源源而來,基礎價格大幅下降。南通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強力推進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南通“菜籃子工程”建設史上的一大盛事。今年上半年,蔬菜區、水果區先后營業,隨后市區原有的水產、干貨、糧油等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都會陸續資源整合、搬遷關閉。
昨天,記者分別在超市直銷柜、農貿市場直銷點前看到,市民購買熱情很高。去年7月以來,我市以保供基地為依托,實施農超對接新的流通形式,全力推進農副產品平價商店建設,群眾反響良好。今年上半年,市區30家平價商店銷售平價菜929萬公斤,價格低于市場平均水平29%,減少市民支出1700多萬元。“改造后的市場,環境舒適,價格公道。”在虹橋新村住了20年的丁阿姨,見證了虹橋市場的“美麗蛻變”。菜市場升級改造,也是“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崇川區共有觀音山、虹橋等6家農貿市場成功升級,占全區菜市場經營面積約25%。今年,崇川區預計投資約4000萬元,對端平橋、百花等6家菜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改造面積約3萬平方米,占全區菜市場總經營面積約38%。
來源:南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