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旱情下,全球糧食安全再成焦點,世行警告:
一場大旱,糧價普漲影響或持續多年
今年以來,全球極端天氣頻現,特別是最近幾大糧食生產國同時出現嚴重旱情,使得糧食安全問題再度成為關注焦點。世界銀行警告,糧食價格近來普遍上漲將威脅世界最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其消極影響可能持續多年。
旱情頻發導致糧食減產
作為世界最大農產品出口國,美國目前正面臨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干旱天氣損害了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長和成熟,主要農作物產量毫無疑問會受到影響。美國農業部最新預測報告顯示,受持續干旱和高溫影響,今年美國玉米產量預計為108億蒲式耳(約合2.74億噸),比去年下降13%,是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大豆方面,預計今年產量為26.9億蒲式耳(約合7290萬噸),比去年下降12%。
作為國際市場主要小麥出口國的俄羅斯今年也出現了異常干旱天氣,并導致糧食減產。與此同時,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主要糧食生產國也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氣,糧食生產前景堪憂。
糧價攀升糧食安全受關注
自美國干旱災害在今年5月底確定以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價格已上漲約50%,突破每蒲式耳8美元,大豆價格也上漲近30%,升至每蒲式耳16.3美元附近,均接近或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另外,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一項涵蓋55種食品的價格指數在7月份上漲了6.2%,是2009年11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全球糧價持續上漲引發擔憂,世界銀行日前警告稱,美國、俄羅斯、印度等主要產糧國的旱情已在推動國際糧價上漲,將威脅到世界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
專家指出,美國農產品直接掛鉤世界糧食市場,隨著美國農業部大幅下調今年農業產量預期,可以預見未來全球糧食供應會更加趨向緊張,糧食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漲。
中國糧食市場運行平穩
與國際糧價大幅上漲不同,近兩個多月來,中國國內糧食市場運行平穩。我國政府對糧食生產高度重視、夏糧獲“九連豐”、糧食庫存充裕等是糧食市場表現穩健的主要因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7月我國糧食價格同比上漲3.0%,環比上漲0.2%,1至7月平均同比漲幅為4.1%,呈溫和上漲態勢。
專家表示,盡管目前國內糧食市場保持穩定,但隨著近兩年我國糧食進口呈擴大趨勢,應防止國際糧價波動向國內傳導。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至7月我國進口谷物及谷物粉868萬噸,同比增長261.3%。(靈煙)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