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三季梨為代表的“西洋梨”和日韓品種沙梨走俏煙臺,種植面積約為16萬畝,占據了種植總面積的80%
以上,成了果農致富的“搖錢樹”。而相比之下,龍口長把梨、碭山酥梨、萊陽荏梨等本土梨種植面積日漸萎縮,目前總面積不足4萬畝。
面對外與內的競爭,“本土梨”路在何方?昨日,ymg記者專程前往龍口、牟平、萊州等煙臺老梨主產地采訪。市農科院專家們表示:煙臺老梨的種植面積正在逐步萎縮,或許在多年后消失,究其原因是品質存在缺陷、經濟效益不好。目前,西洋梨品種是煙臺的發展大方向,市民或在近年內習慣吃上營養豐富、外觀漂亮的“紅皮梨”。
本地老梨逐步萎縮
國外品種一枝獨秀
鮮梨上市季,煙臺各大水果主產地均聚集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搶購。昨天上午,在萊州市文峰路街道杏園村郭振鐸的三季梨種植園內,三三兩兩的果農們正在忙著摘梨、運輸。地頭紅色天棚下,收購商忙著組織工人驗級、裝箱。
“預計,今天趕下時間,能下2萬來斤,裝1400個箱。”郭振鐸欣喜地說,“鮮梨成熟時間段不同,下樹也分批次。早在半個月前,我就摘了4萬來斤,這批次估摸在6萬斤左右,而下批要在一周后,那就是掃尾了。”
萊州引進發展三季梨已有十多年歷史。目前,該市三季梨種植面積已達6000多畝,每年這個時節都會有大量外地客戶云集萊州,搶購三季梨。“現在我們這邊都栽這個品種,其它的大多都砍伐掉了。”文峰路街道山口村果農王希良介紹,前些年,他家也是主栽本地品種的,但是由于經濟效益不明顯,因此全部嫁接、砍伐,換成了西洋品種,目前共栽種有4畝地。
王希良所說是實話。在西洋梨沒有大規模種植之前,黃縣長把梨、碭山酥梨、萊陽荏梨等本地老品種,一直是萊州的主栽品種,為當地致富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今,功臣已老,這些本土品種在萊州僅是零星種植,萊州一地的面積不足2000畝。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