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了那么多年梨,今年是價格最好的一年。現在梨快下市了,每斤已經賣到4塊多了。別看產量比往年低,可收入是一點沒少!”炎炎日頭,從新登到胥口的公路邊,不時有農戶在賣自家種的梨。記者打聽了一下,有農戶這樣告訴記者。目前正值蜜梨即將下市的時節,在周邊地區普遍因大幅減產而減收的市場行情下,胥口、新登一帶的大部分果農并未受到影響。
補救及時,保住了七成產量
記者從浙江省農業廳了解到,今年梨樹開花前期氣溫較正常低,不少梨樹被凍傷,花開不出來。但因為補救及時,胥口、新登一帶大多數果農的產量仍保持在往年的七成左右。據介紹,因為有技術保證,胥口、新登一帶的梨子質量比較好,銷路不成問題,今年還賣到了廣東。此外,因富陽周邊地區梨子因減產,總體量少,需求量卻沒變,因此今年蜜梨的價格比往年高了,農戶并未因減產而減收。
據果農介紹,補救措施是溪彎彎蜜梨專業合作社社長徐秋華跟他們說的。他們因此及時補施有機肥,給梨樹打營養劑,把凍傷的梨樹給搶救過來。不過要不是因為這些年,他們一直聽徐秋華上課,懂得這些技術的重要性,也不會一聽就照做。
12年織了一張技術的“網”
說到元村一帶的蜜梨,就繞不過徐秋華這個人——這位連續12年,在每月10號準時給果農們上果樹種植培訓課,學員遍布胥口、新登、龍羊、桐廬、余杭、臨安等地的溪彎彎蜜梨專業合作社社長。
在預見到今年梨會大幅減產的情況下,徐秋華說,“當時我就撥了十個電話,‘遙控’了一下,讓那十個牽頭人各自通知那一帶的農戶。現在大家都知道技術重要,說一下都會聽,我也省力”。
徐秋華說,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培訓班的學員已經形成了網絡,以前他都要一戶戶自己去通知,現在只需要找到片區的負責人。“這么多年,今年是我見過梨農笑得最多的一年。每斤的平均價格賣到兩塊六,比去年高了整整一塊錢呢!我最高興的,是現在果農已經懂得技術的重要。”(葉德寶)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