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畝果園是我嫁接的新品種——短枝紅富士,去年一年我就收入10多萬元。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東陵鄉新立村黨支部書記許鳳生自豪地說。
遵化近300個村、5萬農戶、18萬農民以果品業為主要經濟來源,人均果品純收入達3000元,涌現出一大批靠果品業致富的專業村、專業戶。
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四大果品產業帶的誕生,在北部長城沿線10個鄉鎮213個行政村,形成東西長百里的板栗產業帶,種植面積30余萬畝,年產量突破2萬噸,京東板栗已成為這市一大品牌。
隨著市場對優種核桃需求量越來越大,這市林業局瞄準商機免費為農戶發放優種核桃苗,在東舊寨、鐵廠、娘娘莊等鄉鎮形成6萬余畝優種核桃產業帶,預計總產量達到1萬噸,產值過億元,東部山區的百姓栽上了“搖錢樹”,日子越過越紅火。
板栗、核桃能出口創匯,蘋果也能引領gdp,這市引進紅富士、澳洲青蘋、嘎拉等優良品種徹底改變十幾年來蘋果生產發展停滯,面積逐年萎縮的局面,每年新建以優質紅富士為主的規模化優質蘋果基地5000畝,現已形成面積達7萬畝的蘋果產業帶。
“新鮮的黃桃最怕沒銷路,時間一長馬上爛掉,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果農趙大爺說。
長城科貿、廣野集團等龍頭企業建立的訂單式服務解決了黃桃種植戶的后顧之憂,極大地激發了果農種植的積極性。1萬余畝加工專用果品基地,從無到有,規模逐年擴大,黃桃種植產業帶正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這市果樹面積已達60萬畝,年產干鮮果品26萬噸,果品產值6.1億元,果品加工業增值16億元。四大果品產業帶給百姓帶來了真正的實惠,遵化正朝著果品強市邁進。(雷向東、張得磊)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