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奶制品的青睞促進了中國奶業的快速成長。然而,隨著奶制品需求量增大,原料奶供應緊張,市場上出現奶品摻假等亂象;分散經營的方式,生產效率比較低,導致奶源質量缺乏保障;自然環境惡化,奶業污染事件頻發等事件。當前,中國奶業轉型升級面臨巨大的困難和壓力。
奶業屢陷危機但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是世界第三大奶源國,但奶業發展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市場2/3的奶制品需求依賴進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牛奶產量為3656萬噸,以當年人口計算,中國人均占奶為27公斤,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以廣東省為例,目前廣東的生鮮乳產量僅能滿足省內市場需求的1/3,很多企業在當地擴產,有的甚至到福建、云南等省份尋找奶源。
據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奶業協會秘書長陳三有介紹,廣東每年向香港輸入生鮮乳1萬多噸,約占全省生鮮乳總產量的12%,但目前向港輸送牛奶的意愿減弱。除了香港嚴格的奶品質量標準和港幣兌人民幣匯率變化影響外,廣東省內的生鮮乳市場供小于求、奶農不愁銷路是主要原因。
盡管奶業屢陷信任危機,業內人士依然看好中國奶制品的市場,國外乳業巨頭加大在華投資力度。“中國對乳制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奶制品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好處。”恒天然中國區總裁騰斐勵告訴記者。
騰斐勵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兒童、老年人和城市上班族消費奶制品,中國的奶制品市場有望在未來8年內翻一番,即到2020年消費7000萬噸牛奶,其中鮮奶將成為市場主要需求。
據悉,為擴大在華生產,恒天然今年4月宣布投資5.57億元新建兩個中國牧場,使其在華牧場增加到5個,奶牛增加至15000頭,牛奶產量達到15萬噸。
奶業轉型面臨資源和環境等制約
為提升乳制品的質量和產量,國家加大了推進奶業轉型升級的力度,力圖轉變長期以來以戶為主的分散經營方式。然而,來自資源和環境方面的制約成為奶業發展的瓶頸。
中國乳業協會常務理事南慶賢表示,近年來中國下了很大力氣整頓奶業。過去中國奶牛大約60%分散在個人手里,而加強整頓后,個人牛群大約占40%,規模化養殖占30%。投入多規模小,導致中國的生產成本遠高于發達國家。
來源:中國奶業協會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