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前的經濟環境,我國的白酒企業在轉型中開始思考新的行業定位。
8月16日,“中國白酒與經濟發展論壇——中國白酒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中華老字號企業會議”在京舉行,來自國內眾多的白酒企業出席了會議,因“國酒商標”注冊而引發媒體及業內人士非議的貴州茅臺作為協辦方無疑是吸引媒體的最大主角。不過,茅臺董事長袁仁國并沒有給媒體更多的機會,對于記者提出的茅臺國酒商標一事,袁仁國表示拒絕回答。
白酒業反思社會與文化定位
眾所周知,國內以茅臺為首的酒企在三公消費禁止喝高端酒的政策下,遇到了不小的困境。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白酒企業特別是高端酒企業聚集在一起,開一場圍繞白酒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白酒會議,似乎有點莫名其妙,這讓記者不禁會問,中國的白酒行業怎么了?真的需要再次搬出“文化”牌嗎?
中國食品工業發酵研究院副院長張五九表示,中國白酒和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對我國經濟、就業、產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在對于如何優化白酒行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等問題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當前中國的白酒企業應該好好的反思所處的社會和文化定位。王延才表示,伴隨著發展的腳步,白酒行業所面臨的輿論壓力日益加大,白酒行業、特別是名優白酒企業在調整結構、堅持發展、強化質量、擴大銷售的基礎上,有必要深刻反思中國白酒的社會與文化定位,將責任意識全面貫穿到企業生產經營、品牌建設、文化發展的所有環節當中,切實提升中國白酒的社會美譽度,充分維系國民對白酒品牌乃至整個白酒行業的感情,展示白酒行業和諧健康、文明向上的積極形象,弘揚中華文化,傳承白酒經典。
茅臺號召酒企抱團取暖
一邊注冊“國酒”商標遭遇業內同行們紛紛舉劍提出異議,又一邊要倡導保護民族品牌要求酒企同行抱團取暖。貴州茅臺董事長表示,面對跨國酒業的打上門來的激烈競爭,企應該抱團加強團結。“我們應該互信合作,相互補臺,不要相互詆毀。”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