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人民幣升值、招工難、原材料價格不穩定……原在浙江玉環縣楚門從事水龍頭、閥門生產加工的陳人全越發感到出口生意難做了。
面對做工業經濟效益日益下滑的現實,陳人全開始謀劃他的轉型之路——進軍海水養殖業。
上門收購,采收忙
陳人全,浙江玉環縣海山鄉土生土長的島民。該鄉海域灘涂廣闊,擁有潮間帶海涂26.4平方公里,淺海47.50平方公里,海水養殖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他憑借著敏銳的商業和市場嗅覺,決定回歸家鄉、回歸海洋,發展龍須菜養殖。
龍須菜俗稱海發菜,是一種新興的海洋蔬菜,具有養顏瘦身、降血壓血脂和調作身體機能的功效,既是食品工業提煉瓊脂、瓊膠的上等原料,又可以作為海參鮑魚養殖的優質飼料和人類的綠色保健食品。
廣東汕頭的南澳人就曾靠養殖龍須菜發家致富了。這幾年,龍須菜常常是供不應求,“身價”不斷攀升。但在浙江溫臺一帶,卻很少有人養殖。
不懂養殖的他,到處拜師學藝,山東、福建、廣東……全國幾個主要的龍須菜產區,他都跑了個遍。經多方考察學習,陳人全開始在自己的養殖基地里一展拳腳。
“那些綠色的可樂瓶,就是用來種植龍須菜的,龍須菜必須浮在水面上。”陳人全告訴記者,龍須菜生長周期短,一般在30天到35天之間,一條8米長的苗繩,種下去的時候7-8斤,收上來就有35-40斤,1畝能收4000多斤,效益非常可觀。
五月份的時候,初次養殖龍須菜的陳人全就嘗到了甜頭。據介紹,那會兒每天都有事先談好的采購商開著40尺柜的冷凍車過來收購,一天五六十噸。這邊采收了,馬上又種植下去,每天都在“收”與“養”之間忙碌著,周而復始,持續20多天的采收期,產量可達1000噸。
“缺的不是貨,是采收工人。因為招不到足夠的人工,不少龍須菜荒廢在了海里。如果勞動力能解決,那么一天就不止一車了。”陳人全說。
立體養殖,深發展
龍須菜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5-25攝氏度之間,溫度太低長不大,太高則會爛掉。過了五月,天氣漸漸熱起來,采收完龍須菜,陳人全的這一片養殖海域也就空了。頭腦靈活的陳人全,又開始想著發展一些其他行當,比如貝類養殖。
來源:中國臺州網-臺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