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大旱引發的全球性糧食危機擔憂仍在持續,主要農產品期貨價格則在資本炒作下不斷上漲,20國集團為此積極籌備召開緊急會議,著手應對。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雖然資本炒作兇猛,但近期觸發糧食危機的條件暫不具備,糧價上漲對我國的沖擊有限。
市場
資本炒作力度加大
“極端天氣確實是目前新一輪糧食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但現在還沒有證據表示,天氣的干擾比往年更為嚴重。”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糧食安全專家涅克·孔寧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金融投機活動放大了糧價波動造成的影響,當糧食價格開始上漲,投機商豪賭價格漲得更高,由此進一步推高了糧價。
農業咨詢機構東方艾格總經理黃德鈞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國際資本和對沖基金借題炒作令糧價暴漲,“現在全球經濟不好,可供炒作的題材不多,此次美國大旱正好讓資金有了施展的地方”。
對天氣的炒作吸引了大量資金涌入農產品市場。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統計,截至8月7日,玉米期貨總持倉量達到119萬張,比7月初增加15萬張,其中主要反映基金持倉情況的非商業多頭持倉增加近10萬張。大豆期貨總持倉量在7月中旬達到83萬張,創出新高,非商業多頭持倉則從7月份開始一直維持在30萬張以上的高位。
“由于國際經濟仍呈現不明朗態勢,資金在工業品頭寸減少,資金更多轉向剛性需求的農產品。”布端克農業咨詢公司資訊經理林國發告訴記者,6月份后,美國政府削減了農業補貼,推高農產品生產成本,隨后美國大豆出現了超過2個月的持續干旱,大量的資金涌進美國大豆市場,特別是基金頭寸大幅增多,推高了美國大豆價格,使得美國大豆價格在7月份突破了歷史新高,目前仍維持在高位。
國內的資金同樣聞風而動。有糧油貿易商告訴記者,現在股市低迷,很多資金進入期貨市場特別是農產品期貨市場,比如,從4月份開始就有很多浙江系的非產業資金進入豆粕市場。
林國發說,6至8月份是國內豆粕需求旺季,在行業面的利好情況下,浙系資金迅速擴倉拉抬,豆粕價格強勢上漲,持倉方面以永安期貨為首的浙系資金表現最為明顯。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