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家公司來說,上市意味著什么?
“上市公司不能只是吸血,而應該更加注重回報,承擔起社會責任來。”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楊樺說。
在楊樺看來,對股東和資本市場負有回報責任,這是上市公司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上市公司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應該積極帶頭履行社會責任。
8月16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和《證券時報》聯合發布201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截至今年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中有586家公司發布了592份社會責任報告。
盡管相比去年同期,上市公司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增長了11.49%,但相對于a股市場中2338家上市公司來說,這個數字依然很低。也就是說,a股市場中,僅有1/4的上市公司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
不僅如此,上市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主動性依然不高。在已經公布的592份社會責任報告中,有242份是強制發布。同期新上市公司中只有18家披露了社會責任報告,僅占新上市公司總數的7.4%。
從地域來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公司占所在省市上市公司數量比例最高的是福建省。該省上市公司中71.25%的公司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遠高于其他省市。
不過,幾個關系民生的行業的數字都不令人樂觀。
在紡織行業,有16家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占該行業上市公司的22.2%。
與食品安全關系密切的食品飲料行業,只有22家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占該行業上市公司總數的23.91%。
房地產業有34家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占該行業上市公司總數的28.57%。
醫藥制造業有32家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占該行業上市公司總數的22%。
表現較好的是煤炭采選業,有13家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占行業上市公司總數的50%。
讓人失望和不解的是,盡管經歷了“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但33家高鐵概念股企業,仍舊只有12家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一年來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數沒有增加一家。
現在還不確定,沒有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究竟是沒有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還是默不作聲地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