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太伏鎮是國家級龍眼基地鎮,年均產值已達1億元,已建成市級龍眼標準化示范園。如今,走進太伏鎮“沙田壩”十里桂圓長廊,映入眼簾的是郁郁蔥蔥的百年桂圓老樹和壓彎了枝頭的果實,一派豐收的景象。
太伏鎮沿江的永利村、漁灣村、玉溪村龍眼種植面積占全鎮的一半,在今年“7·22”特大暴雨、“7·23”特大洪災中,龍眼受災面積達2500畝, 給果農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在桂圓長廊,依然可以見到洪水侵蝕后的苗木,很多都已經干枯了。“單單是我自己種的,都死了十好幾根,大水來樹根都泡黑了。”鄒建華是永利村的龍眼種植戶。而同一個村的趙子清也說道:“龍眼遭淹沒了三、四根,產量可能有2000多斤”。
災情發生后,太伏鎮政府迅速組織農技站、龍眼專業合作社深入一線抗洪,退水后培訓和指導果農認真抓好災后管理及補救,為大災之年龍眼增產增收提供可靠技術保障,果農十分滿意。“水漲過后,鎮上來了一些領導、專家,喊我們把葉子洗過,樹子搬周正,該鋸樹枝的鋸了,該施肥的就施肥,效果還是不錯的。”鄒建華在自己的果園里介紹。
到今年為止,太伏鎮的龍眼已經發展到了28500畝左右,通過對全鎮各村的調查,今年的掛果面積達到15000畝左右,占了整個栽產面積的55%, “7·23”洪災對太伏鎮的龍眼產量確實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除了受損面積以外,今年太伏鎮的龍眼產量通過初步的統計可以達到1.2萬噸左右,效益預計打得到1.4億元。
就在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碰到了剛去太伏鎮賣龍眼回家的賈啟金,她興奮地跟我們說道:“今年我家的龍眼能摘千把斤,今天摘了60多斤去賣,不到11點全部賣完了。”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