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下旬以來,浙江省舟山市連遭暴雨,大批農作物被淹,繼而受禁漁期開始、水產供應量劇減,肉蛋漲價等因素影響,使舟山市農副產品價格上升指數超越預期,并與國家和省公布的物價環比指數下降幅度形成明顯差別,從而引起居民對生活成本上漲的強烈反映。
兩大問題影響菜價,居民仍嫌物價高
舟山市普陀區政協在調查中發現,國家物價指數月月下降,居民卻仍嫌菜價高,主要是受當前市場上的兩大問題的影響。
一是公布菜價與實際菜價不符,造成菜價不高假象,影響政府決策。調查發現,舟山媒體雖然定期公布“舟山與寧波市區副食品價格監測信息”,但所報價格低于實際銷售價格。例如2012年6月25日9時,普陀東河菜場菠菜500克為6元,集市中心為5元,但居民反映實際零售價7元。另外,超市廣發虛假廣告,也誤導了市民。例如舟山某大超市在6月27—29日發布廣告,稱散裝雞蛋每500克3.49元,但顧客買到的卻是包裝好每斤5.5元的雞蛋。又如超市廣告上冬瓜每斤0.68元,但實際賣每斤2元。還有某超市在報紙上標出黃瓜每斤0.78元,但柜上出售每斤3元。這些商業操作不僅欺騙普通百姓,同時也造成菜價不高的假象。
二是把“菜籃子”完全推給市場來調節,效果不佳。今年端午節期間,普陀區政協委員到東河菜場、集市中心等地調研,集市中心售菜農民和管理人員向委員們反映:由于現在“自留田”大幅減少,農民種菜分散、水利設施缺失,靠肩擔水澆地,種出來的蔬菜沒法保鮮,只能賤賣給行販,拿到的辛苦錢少得可憐,因此很多人不愿再種菜。由此,委員們認為,保證市民“菜籃子”仍需政府整體規劃,不能完全推給市場來調節。
解決本地蔬菜資源不足,走出菜價困境
舟山市近年來一直很重視“菜籃子”工程,落實了一批菜園子,大力發展畜禽產業,實施了一批農貿結合的“平價菜店”,并千方百計向外地組織菜源,使得舟山菜價逐漸向寧波市菜價靠近,海島居民得到實惠。
來源:中國政協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