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發布“食品包裝產品質量情況調查”報告,稱對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紙杯、紙碗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雙層紙制品外層紙的熒光性物質含量超標。
報告一披露,首先引起方便面行業的強烈反響。2011年中國方便面行業使用紙質容器總計約100億份,是食品紙質容器中用量最大的行業。
“方便面包裝可以確保安全”
這份報告提到,康師傅、統一、今麥郎、日清等企業的方便面紙碗外層用紙均不符合國家標準。
8月9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面制品分會發表聲明:方便面容器可以確保安全。聲明說,方便面的紙容器中內層的紙碗因直接接觸食品,按照國家要求使用原漿紙材料,已經足以確保食品內容物安全。而外層的碗標部分,并未直接接觸食品,不存在食品安全的隱患。報告提及的企業,紙質包裝內碗采用的全部是原生紙,這一點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負責人董金獅也承認,他認為外層包裝上的熒光性物質會轉移到內碗。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及報告提及企業不認同這一說法。日本日清公司中國區總裁高田正人說,在日本,對外碗的熒光劑含量沒有強制規定。
食品行業研究員邊晨光曾對媒體表示,目前外層紙包裝中的熒光劑等物質是否會遷移進包裝內的食品,以及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危害,仍缺乏足夠的研究。
8月13日,康師傅、統一、今麥郎、日清、中糧五谷道場等企業聚集起來,到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上訪。
這些企業提交的緊急報告稱:發布任何調查報告都應遵循科學、嚴謹、客觀和公正的原則,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報告在媒體大肆傳播,給中國方便面行業造成了嚴重傷害,懇請政府盡快妥善解決。
信息發布方未在民政部登記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未在民政部備案,而是在香港注冊的社團,并且沒有發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資質”,對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質疑開始在網絡傳播。
記者查證過程中,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網站上未找到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注冊信息,在民政部網站上也未看到該協會登記信息。
查訪中記者了解到,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是在中國香港地區注冊的社團,注冊時間為2008年7月11日,董金獅為該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來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