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期酒類流通管理工作培訓會近日在煙臺舉行。會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分析了“十二五”期間釀酒產業各酒種的發展形勢,提出了釀酒產業與酒類流通方面存在的相關問題,預測了未來酒類消費的需求。
對于整個釀酒產業的成就,王延才概括為:“產業結構得到調整,技術進步速度加快,產品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鏈優勢正在逐步形成,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顯著,整體經濟運行指標得到穩步提高?!睆?005年—2010年釀酒行業數據來看,酒精、白酒、黃酒、葡萄酒行業年均產量增長均超過20%,啤酒行業也達到了9.2%。2010年,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24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5093億元,利稅1093億元。
“十二五”期間,隨著我國宏觀政策進一步深化,整體經濟形勢將保持積極的發展態勢。預計到2015年,全行業將實現釀酒總產量8120萬千升(含酒精、白酒、啤酒、黃酒、葡萄酒、果露酒等6個子行業),比“十一五”末增長25%,年均遞增4.6%;銷售收入達到8300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63%,年均遞增10%;利稅1660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52%,年均遞增8.7%。
消費需求決定市場容量,市場容量決定產品銷量,酒類產品的產銷量之所以能夠保持旺盛,究其原因是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和能夠有效拉動內需的經濟發展政策。
對于“十二五”的酒類市場,王延才表示,“我們預測,中國酒類市場將表現為:葡萄酒增速較快,年增長15%左右;白酒平穩發展,增長幅度將逐年放緩;啤酒的產銷量由于基數較大,增速最緩,年增長4%左右?!?/p>
葡萄酒行業:經過近幾年的市場培育和文化推廣,葡萄酒將越來越被消費者所接受,國內市場對葡萄酒的消費總量將會逐步提升。而果露酒行業消費量將繼續保持現有的發展速度,少數全國性品牌的強勢地位近期內不會改變,大部分產品繼續保持地域性格局。
酒精行業:食用酒精行業將隨著白酒產量的擴大而繼續保持增長;工業酒精將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燃料乙醇受國家政策影響,將形成以“非糧”原料為主的多元化格局。
來源:糖酒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