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萬年縣積極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始終堅持健康循環的理念,積極推行水產健康養殖,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共贏。目前,全縣建成可養殖面積6.68萬畝,其中健康養殖面積6.35萬畝,占全縣水產養殖面積95%。今年上半年,該縣水產品總產量7979噸,總產值達2.8億元,同比增長35.9%。
大力推廣綠色生態養殖,提升水產品質量。該縣先后與上海海洋大學、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等1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進行技術協作,引進先進技術,提升水產科技水平;推行標準化生產,制定和實施《珍珠的分級》、《珍珠接種技術操作規程》等相關技術標準,成為全省第一個頒布實施珍珠種養技術地方標準的縣。同時,加快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目前,全縣已通過無公害水產品認證12個、產地認定12個,并先后建成12 家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品牌效應拉動了市場拓展,萬年珍珠不僅在北京、上海等10多個省市設立了專賣市場,還成功打入日本、泰國、瑞士等國際市場。今年6月,該縣被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授予“中國優質淡水珍珠之鄉”稱號。
進一步改善水產養殖條件,提升水產養殖科技含量。該縣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加快現代魚池改造項目建設。按照“池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樹成行、排灌分開、出入暢通”的要求,爭取中央支持現代漁業發展資金550萬元,改造標準化魚池4000畝,基本實現了池塘標準化、道路硬質化、投喂機械化、電力配套化。同時,爭取并實施了總面積為3015 畝的萬年河特有魚類(三角帆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水生動物疫病防治、池蝶蚌良種繁育場等項目。
萬年縣還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經濟合作組織在健康養殖過程中的示范作用,對一些規模較大,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帶動作用的養殖企業提供政策扶持、資金扶助等。目前,該縣共有水產業龍頭企業22家,其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同時,積極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引導龍頭企業、水產經紀人、養殖大戶組織牽頭組建了12家專業合作社和2家行業協會,促進了水產品種、技術和發展模式的更新,水產品質量和數量均獲穩步提高。(嚴若虛,張華)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