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粵海集團與海大集團正式對外公布,在珠三角地區對蝦飼料漲價300元/噸。2012年7月24日,恒興集團也宣布,珠三角地區的對蝦飼料漲價,漲幅與海大粵海基本一樣。
而早在6月15日,粵西地區,恒興粵海兩大對蝦飼料集團宣布因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對蝦飼料漲價300元。隨后,海大同樣宣布漲價。
距離一個多月后,三大對蝦飼料集團在珠三角與粵西地區的對蝦飼料價格終于保持一致。水產飼料原料的價格早已高漲,飼料價格上漲勢在必行。為何都是對蝦養殖重地,又在同一個省內,粵西地區早已漲價,而珠三角地區卻延遲一個多月才宣布漲價?其中有何緣由?
分歧早有苗頭
眾所周知,今年魚粉豆粕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飼料企業利潤下降,經營成本驟增,漲價以保證企業利潤,這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以往原料價格上漲,各大飼料集團都會漲價以度危機。
不過,細心留意這幾年對蝦飼料價格波動的看官可發現,這幾年對蝦出現價格波動,與以往很不一樣,頗耐人尋味。以前恒興、海大、粵海三大對蝦飼料大鱷每逢漲價或降價,步伐一致,漲幅相同。而現在三大飼料集團在有關對蝦飼料漲價的問題上,似乎再也沒有以往的默契。
三大對蝦飼料大鱷首次出現漲價步伐裂痕是在2009年。2009年9月10日,粵海集團首先宣布蝦料和海水魚料漲價300元/噸,隨后幾天,除恒興集團外的其他企業,包括海大、通威在內的大大小小企業都紛紛跟進。早前按兵不動的恒興集團在其他品牌都已漲價后,才向各分公司下達于10月1日起漲價的通知。
不過幾大企業在隨后的數次漲價降價大潮中,又保持了一致的步伐。今年春節前后,三大飼料集團再次出現分歧。今年春節前,海大集團的對蝦飼料率先漲價,恒興粵海則在春節后漲價。僅過半年,三大集團在飼料漲價問題上第三次出現分歧,不過,這次是海大粵海同時漲價,恒興在第二天才宣布漲價。
在三次價格波動浪潮中,三大集團都曾兩兩相倚,另一家則成為“孤獨英雄”。而從這幾次的分分合合中也不難看出,三大飼料集團的價格利益聯盟,并不牢靠持久。換句話說,要讓三家企業中的另一家企業“就范”,唯有聯合,別無他法,因為大家都是龐然大物,誰現在都暫時沒辦法吞下誰。
不同步漲價動了誰的奶酪
來源:《農財寶典》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