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茶葉,能讓世人津津樂道的,大多集中在安溪鐵觀音、普洱茶、西湖龍井等幾個知名茶品中,其實,有著和鐵觀音、普洱茶、龍井一樣的區域品牌茶品,在中國遠超百家,只是大部分區域品牌被上述這些產業規劃縝密、宣傳運作到位的知名茶品牌的聲勢所淹沒而已。
“不在沉默中暴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講的是一個人在沉默中的境遇或最后的不同結果,而對于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知名度,特別是一個地方產品與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來說,《茶周刊》認為選擇沉默,則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后者——滅亡,或者說在公眾或者說更大范圍的視野中消聲匿跡。
所以說國內那些有理想,有想法,希望一鳴驚人的區域茶品牌,更準確點講,區域集體、公共的茶品牌,在這強者恒強,贏家通吃的茶葉市場風云中,如何樹立自己的區域品牌或產業主體,也就成了地方茶產業突圍的關鍵。可以這么說:沒有強勢的區域品牌,一個地方茶產業只能淪為強勢品牌茶區的原料供應地。而就當前而言,這點態勢現已初見端倪,不過對以往不作為的茶產業來說,他們離徹底地束手待斃,還為時尚早,因為機會之神乃就伸著那束垂青之花。
這些年,鐵觀音、普洱茶、金駿眉,甚至是信陽紅等茶產業發展紅紅火火,而那些默默無聞的區域茶產業的發展停滯不前,這些就第一茶葉網看來,至少說明了這么一個事實:許多地方區域茶產業的發展缺少產業規劃,或產業規劃不科學;公用品牌推廣不到位,或形不成有效的合力;茶產業政策扶持缺位,或是形而上地不及里,不到位。所以說,有理想的產茶區政府應在這些方面做好、做足文章。同時,它也可以在這方面做好、做足文章。這就是區域公共品牌的生存現實。
就此而言,《茶周刊》認為茶葉行業組織、茶界主流媒體、文化傳播機構應有史命感,努力以打造并推出類似“一縣一茶”區域茶產業推廣發展這樣工程為已任,服務國內眾多的區域茶葉品牌,以促進地方茶產業產業健康、持續地發展。比如,在國內茶產業鏈條中,那些實力第三方機構應牽頭茶產業傳媒、策劃、營銷……合力護持產茶區政府進行品牌推廣、經驗交流、產業規劃為目的系統工程。
“所以該工程應含之義即可包括權威機構組織營銷大內高手,以專業的眼光對一些產茶區的茶產業發展進行整體的規劃,或稱之為茶業戰略規劃與茶產業發展規劃;而在國內茶產業深耕已久的文化傳播機構則著力策劃與組織產茶區職能部門到茶葉生產、種植、營銷等先進地區,甚至國家進行產業考察,及其在全國范圍內的市場推廣活動;茶業主流媒體則展開公益性、扶持性地區域茶品牌推廣文宣與活動,努力成就有高度、出路、方法的區域茶品牌或產業的整合營銷范例,讓“一縣一茶”等區域公用品牌推廣成為振興地方茶產業發現的真正利器。”品品香文化傳播機構品牌事業部葉總監面對此話題時如是說。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