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誤讀使消費者“被不安全”了,特別是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已經將中國食品工業打入了一個錯誤軌道,以至于消費者認為只有無添加劑的食品才是安全的,生產廠家也熱衷于標榜其產品無食品添加劑]
中國過去30年,出現了兩個“30萬”:一是1988年乙肝大流行,感染人群達30萬;一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涉及人群達30萬。兩個30萬人警示我們:中國食品安全正處于風險高發期。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也是天大的事情。瘦肉精、塑化劑、地溝油、工業明膠、含氯消毒水污染等事件頻出,“任何一個行為,我們都是零容忍?!敝腥A醫學會公共衛生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首席專家吳永寧表示,中國食品安全還處于風險高發過程中,且相當多的問題出在正常的生產過程中,不規范生產成為威脅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到底哪些因素引發食品安全,如何避免或減少風險,成為當下我們必須知道的常識。
中國食品安全被誤讀
食品工業承擔著為中國13億人提供安全放心、營養健康食品的重任,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保障民生的基礎性產業。2010年食品工業總產值6.1萬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的8.8%。
2011年發生的26個公共事件,一半涉及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問題國內外都有,但人家大多是正常生產環節當中的問題,而我國相當多的是零容忍問題,即非法添加的問題?!眳怯缹幈硎?。
事實上,非法添加僅僅是食品安全中的一個因素,只是由于這個因素所爆發出來的安全事件,比如三聚氰胺、毒膠囊等事件,影響巨大,以至于談及添加及添加劑,人們都有了“過敏反應”。
“目前,人們對中國食品安全數據存在很多誤讀,這些誤讀不僅給食品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對消費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傷害,還嚴重影響了國家監督監管部門的公信力以及國家發展的和諧穩定?!敝袊r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何計國表示,有些誤讀使消費者“被不安全”了,特別是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已經將中國食品工業打入了一個錯誤軌道,以至于消費者認為只有無添加劑的食品才是安全的,生產廠家也熱衷于標榜其產品無食品添加劑。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