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空間布局規劃(2012—2020年),這是該市首個關于農業發展空間布局的專項規劃,明確劃分了該市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空間,畜牧業和水產商品化養殖要全部退出三環線以內區域。
按照該規劃,近期到2015年,主要“菜籃子”產品綜合自給率穩定在75%以上,構建中部地區農業科技研發、種子種苗、農產品加工、農業物流信息4大中心,形成森林生態保護和鄉村休閑旅游兩大體系,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
遠期到2020年,建成華中一流、國內先進的現代都市農業體系,使武漢市成為城市“菜籃子”產品重要供給區、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農業先進生產要素聚集區、農業多功能開發樣板區以及農業農村改革先行區。農民收入增長與全市經濟發展保持同步,力爭2015年達到17200元,2020年達到34400元。
21萬畝水產養殖全部退出三環內
規劃將武漢市農業發展空間劃分為3個區域。禁止發展區為三環線以內區域、新城區城關及新城區組團,以及三環線以外的各區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規劃中建設用地區域,有關法律、法規禁止從事農業生產布局的森林、綠地、濕地、湖泊、水庫等環境保護空間和國家儲備、防洪等戰略空間。
這個區域禁止畜牧養殖,湖泊全部退出水產商品化養殖,現有種植業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逐步退出。目前武漢市三環線以內21萬畝養殖面積將全部退出。
限制發展區即三環線至繞城高速之間的區域和全市江河湖庫。發展綠色防控的種植業,適度布局農業科研、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物流、現代設施栽培及展示觀光休閑農業等,江河湖庫實行健康生態養殖,畜牧養殖到2020年全部退出。
適宜發展區為繞城高速以外的區域,這個區域是武漢市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區域,但重點水源地要按規定范圍禁止發展規模畜牧養殖。
3年投資374余億建11大農業項目
規劃分近期和遠期兩步實施,近期從今年到2015年,總投資374余億元,重點建設快生菜基地、水產健康養殖基地、畜牧標準化養殖場、現代種業、農產品加工園區、農產品物流、賞花旅游核心工程、農業機械化配套、林業產業、農業公共服務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等11大類項目。
來源:長江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