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連玉米盤中走弱,倉量縮減。主力c1301合約開盤后小幅提升,價格在2425元/噸受阻,之后價格便進入減倉下行趨勢,收于最低價2408元/噸,跌幅13點。雖然減倉2.9萬手,但多為獲利離場,持倉量仍有49萬手,與同期相比仍處高位,未來價格還有上漲趨勢。現結合基本面的進口傳聞、種植成本、自然災害等因素,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進口傳聞未得證實,心理恐慌價格下行
周三有消息稱,中國7月份進口玉米721,516噸,高于上年同期的172,623噸,為1月進口751,138噸以來的最高水平,而1月的進口量曾被稱為數十年來最高。此次大幅進口據稱是因國家儲備需要和貿易商低價采購增加庫存。此次消息雖然還未得到證實,但從投資者心理上說依然存在利空影響,這從周三的盤面來看也得到了反映。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周二強勢上揚,由于當日公布的profarmer田間巡查報告帶來利多因素,玉米產量數據預期進一步下調,提振收盤價格再創新高。12月玉米期貨合約收盤漲15美分,至838.75美分/蒲式耳。外盤期貨價格的走強將抬高我國玉米進口價格,如若進口傳聞得到證實,則將帶動國內盤面上漲。
二,粘蟲災害炒作已結束,成本增加糧價將上漲
據中國玉米網對東北地區的考察,粘蟲發生地區多數地塊未傷及棒三葉,且目前粘蟲已逐漸結束暴食期,災害對玉米產量影響也隨之消減。從盤面來看,前期對粘蟲災害的炒作也已基本結束,價格逐漸回歸理性,以高位震蕩為主。然而從種植成本的角度來看,今年由于人力成本及包地價格的上漲已使玉米種植成本普遍增加20%以上,蟲災使得農民在農藥及播藥器械上大幅投入,繼續增加了種植成本,也隨之提升了農民售糧的心理預期,會對新作玉米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三,自然災害頻發獲致糧源供應緊張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