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糧食生產國美國今年遭遇了半個世紀以來的罕見干旱,在玉米、小麥、大豆等農作物嚴重減產的預期下,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谷物價格6月以來一路飆升,全球糧食價格上漲趨勢日漸明朗。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口規模不斷擴大,尤其玉米、大豆等與牲畜、家禽飼料有關的谷物進口數量猛增。國際糧價上漲對我國肉、禽、蛋、奶市場價格造成的潛在影響不容忽視,謹防我國生豬市場價格出現大幅波動。
飼料漲價推高美國肉食品價格
美國農業部16日發布報告表示,全美有78%的玉米和77%的大豆作物受旱災影響,其中38%的玉米和30%的大豆作物處在“差”或“極差”的生態狀況中。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玉米每英畝平均產量為123.4蒲式耳,較2011年下降11.2%,是1995年以來的最低平均產量;預計全年玉米總產量為108億蒲式耳,較2011年減產13%,是2006年以來的最低產量;在2013年收割季到來之前,玉米、大豆、小麥等谷物的總庫存量將同比減少1.8%,至近四年最低值。
糧食減產預測推高了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價格,7月份,芝加哥基準即月玉米期貨價格漲幅高達28%,創下近5年來單月最大漲幅,6月、7月兩個月累計漲幅接近50%;玉米現貨價格目前已從6月份的每蒲式耳6美元飆升逾每蒲式耳8美元。
禽畜飼料主要是玉米、黃豆和干草,旱災使這些農作物受損減產,飼料價格上漲趨勢近期已經形成。美國農業專家預計,未來10個月內,美國養豬業的虧損將成為普遍現象,養牛業的經營困境也將進一步加劇,而禽類生產加工商同樣難以避免遭受沖擊。
美國生豬生產商協會表示,盡管大多數企業已使用期貨鎖定2013年春季前的飼養成本,但玉米、大豆等飼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飼養成本提升,企業毛利潤減少,養殖戶會選擇時機突擊性宰殺生豬,這將導致美國豬肉市場供應出現異常波動,肉價會在短期內下跌后再大幅上漲,最終將會出現10%以上的兩位數上漲。
來源:中國畜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