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2月份起,全球皮棉價格從高位迅速滑落,即便到目前,疲軟態勢仍然未現拐點跡象。而這嚴重地抑制了國內棉花消費需求,進而影響國內軋花企業的生產的加工效益,今年我國新棉加工的進度或將因此受到影響,繼而導致新季棉籽的上市時間出現推遲。
一、產棉企業生產環境惡化,新季籽棉收購或將較謹慎在前期我國政府大力系統地調控和后期爆發歐債危機打壓市場需求的背景下,全球棉花價格在2011年2月份后從歷史高點迅速墜落,并持續至今一直維持著弱勢,累計跌幅已經達到40--50%。
這使得國內軋花企業陷入了生存困境之中。因此,在國內新季棉花上市之后,很有可能因為加工即將上市且加工效益較慘淡而放緩其對籽棉的收購和加工的步伐。進一步導致新季棉籽的上市供應速度出現推遲。
二、新季籽棉產量嚴重下滑,種植或將挺價惜售受2011年2月至今,國內外棉花價格一直處于弱勢走低的態勢,因此今年我國新季棉花播種面在政府繼續實施臨時收儲政策之下仍然下降10%左右。加之生長期間部分產區的天氣狀況不甚理想。匯易預計新年籽棉產量將減產近10%,至515萬噸水平。而這可能引發在籽棉上市初期種植戶的惜售心理較強,價格或將高于預期的同時,也將可能加劇加工企業的謹慎態度,從而進一步影響國內新季籽棉的上市進度。
綜上所述,受長時間以來國內外棉花市場價格始終表現疲軟的影響,國內產棉企業的生存環境也較為堪憂,因此在今年新季籽棉上市后,國內軋花廠的收購積極性或將維持在相對較低水平。加之新季產量下降,種植戶也很有可能在收購初期保持較強的挺價惜售心態,加劇了企業的收購難度,有可能造成今年我國國內新季棉籽的上市時間晚于往年同期水平。(妙蕊)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