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享譽世界。而茶具則因種類多、造型美,為歷代品茶、飲茶者所青睞,其中,宋代福建建安的鷓鴣斑茶盞,更是在中國茶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2000年看到一份中國科學院對鷓鴣斑茶盞的分析報告,并于2004年在香港于氏家族手中見到了鷓鴣斑茶盞,現為于氏家族古陶瓷收藏首席代理人的林偉毅就一直致力研究這種鮮有傳世的中國古陶瓷文化瑰寶。
福建泉州人林偉毅26日在泉州表示,近日,他多方奔走,呼吁政府部門對鷓鴣斑茶盞進行保護和研究。
鷓鴣斑傳世稀少宋代風靡中國
宋代中國斗茶盛行,上至達官貴人、文人墨客,下至庶民百姓皆以鑒嘗茶品、沖泡茶藝為樂。作為中國宋代八大著名窯系之一,福建建安(今福建南平建甌縣)建窯燒制的黑釉瓷產品最受大家青睞,其中的兔毫、異毫、鷓鴣斑等茶盞,更是當時公認的斗茶佳器。
林先生說,此前,他在香港于氏家族手中見到了一個非常特別的茶盞,經過多年的研究考證之后他認為這種茶盞就是中國古陶瓷史上“只聞其名,未知其貌”的宋代鷓鴣斑盞。
“這件鷓鴣斑盞束口造型,深腹飽滿,盞的胎色灰黑,底足露胎處留有焙燒冷卻之后形成的紅褐色,施釉非常精細。”林先生展示了香港于氏家族鷓鴣斑茶盞的視頻并介紹說,該茶盞內外盞壁上密布著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銀灰色或灰白色結晶斑點,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釉面極像鷓鴣鳥胸前羽毛的斑點。
事實上,鷓鴣斑茶盞在中國古文獻早有確切描述,五代末宋初的陶谷《清異錄》“閩中造盞,花紋類鷓鴣斑點,點、試茶家珍之”,宋四大家之一黃庭堅《滿庭芳》“纖纖棒,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此后歷朝歷代均多有詩詞贊頌。
日本館藏國寶茶具源自福建建安
鷓鴣斑茶盞的燒制及風靡見證了宋代中國斗茶之風的盛行,建安茶葉、茶具以及斗茶法也通過各種途徑向日本傳播,影響著日本茶道。林偉毅說,中國古陶瓷中的建盞,在日本有曜變天目、油滴天目、禾木天目等命名分類,“天目”是日本國對古代鐵系黑釉陶瓷的統稱。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