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特別是近期在國際大豆減產因素影響下,國際大豆及豆粕價格強勢上漲帶動國內豆類期現貨價格持續上漲,其中國內豆粕現貨價格更是一直充當著此輪行情上漲的領頭羊,甚至長期相對期貨價格升水。其原因之一,在于市場對國家大豆和油脂市場調控一直有著強烈預期,在大豆、豆粕和豆油這三大豆類品種中,企業選擇“挺粕”,以作為平衡大豆壓榨收益的一種手段。在當前豆粕價格步入高價區間后,有關部門有必要重新思考油脂市場的調控思路,綜合評估調控對產業和市場帶來的深遠影響。
供給失衡是主因
自2010/2011年度北半球開始,南北半球大豆接力減產的循環被打開,特別是去年秋季之后的連續兩個作物周期,干旱對全球大豆供給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損害,這也成為本輪豆類牛市的主因。自去年11月末開始,潛伏了半年的拉尼娜天氣模式爆發,至今年1月初巴西南部以及阿根廷全境降雨稀少,作物生長期持續性的高溫干旱天氣導致南美產量驟減。美國農業部連續多次調降南美產量預估,最終2011/2012年度南美減產幅度超過2000萬噸。而今年夏季美國遭遇半個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旱情,也重創新作美豆單產。美國農業部在7、8月兩份供需報告中,連續大幅調降新作單產預期,目前已經降至36.1蒲式耳/英畝,由此最終產量僅有26.92億蒲,較2011/2012年度減產3.58億蒲,降幅達11.7%。
豆粕豆油需求有異
而豆粕和豆油雖然同為大豆壓榨產業的主要下游產品,但由于面對不同的需求環境,兩種商品的比價卻在朝一個方向不斷變化。在本輪豆類的集體上漲中,豆粕表現最為搶眼,芝加哥豆粕期貨今年以來漲幅達到65%,國內豆粕期貨價格漲幅低于國際市場,但累計漲幅也達到46%,國內豆粕現貨漲幅更是達到50%、且一直高于期貨價格,呈現國外拉動國內、現貨拉動期貨的傳導型漲勢格局。不過豆油漲幅卻遠不及豆粕,豆油期貨本輪從低點至今的累計漲幅僅有16.6%,豆油與豆粕的比價關系也由去年年底的3.21一路下滑至目前的2.49。造成這一比價關系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兩種商品的下游需求存在差異。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