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夕陽西下,悶熱的天氣逐漸轉涼,一只只神氣的大白鵝昂著頭,伸直脖子,邁著優雅的步伐在美景中“散步”。見有人過來,便“嘎嘎嘎”地叫起來,像在說“歡迎,歡迎!”22日17時許,記者來到吉林省家禽產業技術體系種鵝飼養德惠市示范點,德惠市布海鎮泡子村3組村民康俊山家,見到了傳說中的“東北蛋王”長白鵝。
年孵化鵝雛20萬只
在記者采訪當日,正趕上吉林省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孫永峰副教授到康俊山的飼養場進行技術指導,孫永峰副教授從飼養場養殖技術、選種、飼料的配比、鵝舍的建筑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考察,并為康俊山制訂了短期飼養規劃和方案。孫永峰說,像康俊山這樣的自主創業的青年是他們的重點幫扶對象,他們定期來進行技術指導。
據康俊山介紹,他從2001年開始養大鵝,精選適合東北地區飼養和產蛋率較高的長白鵝,開始只有500多只,隨著銷售市場越來越好,小型飼養已不能滿足客戶需求,于是2007年他向親友借錢籌建占地1公頃的種鵝飼養場,并購買了5臺大型孵化機。2008年飼養場建成后,飼養的第一批大鵝不但沒賺錢,反而虧了一大筆。康俊山沒有灰心,他總結經驗,一邊向專家請教,一邊自學養鵝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批鵝給他帶來了經濟效益。現在康俊山的飼養場年孵化鵝雛20萬只,每只種鵝年產蛋可達80枚,年收入50萬元至60萬元。
鵝雛遠銷到國外
康俊山說,鵝雛孵化出來后先由哈里村的李振海代養5個月,然后他按商品鵝的市場價每公斤高出1元回收,李振海每只鵝凈掙30多元。公母比例按5:1飼養,這樣能保證受精率90%以上。“我養的鵝品種好,不喂飼料,完全是生態養殖,清一色地喂玉米面、豆粕、稻糠、麥麩。前一段時間長白鵝種蛋經琿春安豐進出口貿易公司賣到朝鮮,5元一枚,已經賣了近萬枚,國內市場最遠已賣到三亞,這些都是老客戶,全是訂單銷售,不出家門就能賣到國外去。”康俊山指著成筐的鵝蛋驕傲地說。現在5棟鵝舍共飼養6000余只大鵝,過了產蛋期,這6000只鵝就作為商品鵝賣向廣東、福建等地,比其它大鵝每公斤多賣2元多,南方人喜歡用大鵝熬湯,康俊山養的大鵝很受歡迎。
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近幾年,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康俊山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鵝大戶,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喂鵝、孵化、下鄉銷售,百忙之中他沒忘記帶動鄉親們一同致富。據了解,在康俊山的帶領下周邊已有30多戶村民搞起了種鵝飼養,康俊山不但給村民提供鵝雛,還經常到村民家進行技術指導。康俊山說,他已組建了俊山養殖合作社,帶動更多村民養大鵝,并將養、孵、銷一體化,這樣形成規模后,知名度會大大提升,養殖戶們也就不愁銷路了。
來源:長春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