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位于鐵嶺路的一家麻辣燙小店外只剩下空空的灶臺,并沒有如往日一樣,架起的鍋子里翻滾著噴香的底湯。店主小趙坦言,小店已經(jīng)停止營業(yè)2周了,其中一個主要壓力來自于蔬菜價格的飛漲,“按照現(xiàn)在青菜進價3元一斤的價格來算,除去損耗,只能勉強保本,這還不算店里搭進去的人力成本。所以索性現(xiàn)在休息一段時間,等學生們都返校了再重新開張”。
臺風“海葵”過后,綠葉菜價格飛漲,雞毛菜價格甚至飆高至8元一斤。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物價高企的態(tài)勢與象征著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的cpi走勢卻背道而馳,堪稱市民看不懂的經(jīng)濟學。但受訪經(jīng)濟學家稱,統(tǒng)計局cpi和感受cpi一直不是一回事,這是各國老百姓都要面對的問題。
■記者調查 麻辣燙小店 生意難做
小趙的麻辣燙店是鐵嶺路上同業(yè)中最早開業(yè)的一家,因為用料實在,味道也不錯,且靠近同濟大學宿舍生活區(qū),所以吸引了不少學生客源。盡管往年每逢寒暑假,店里生意都會清淡一些,但小趙還是坦言,今年的生意還是較往年更難做一些。
他說,成本壓力是最大的難題,首先是綠葉菜價格的上漲,對于任何一個麻辣燙攤點來說,綠葉菜的消耗比例幾乎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臺風“海葵”以后,蔬菜價格、尤其是綠葉菜價格上漲了很多。其次,包括鹽在內的各種調味料都在漲價,去年年底,58元一箱的鹽開始漲到63元了,到手還會被中間商克扣掉幾包。另外,像粉絲、木耳、香菇之類的干貨也漲價了。自去年底,包括魚豆腐、魚丸、肉丸之類的葷菜也都提價了15%左右,廠家的理由是工人要漲工資。
“就我的感覺來看,今年就5月份菜價還能算便宜,青菜進價1.6元一斤,雞毛菜2.5元一斤”,小趙透露,一斤青菜除去損耗,一般能分7到8份,每份的市價是0.5元,也就是說,只有進價低于2元,他才能達到毛利率50%。像如今,青菜、生菜進價都要3元出頭一斤,除去損耗,加上人力成本,幾乎是還要貼進去一點。
退休市民 感受cpi偏高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wǎng)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