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創建在全省范圍內達到630個萬畝方,全省農民在田間地頭就能學到高產創建技術。
——每年全省組織5000名左右的農業科技人員,全面開展進村入戶指導。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戶3萬戶左右,培訓職業農民20萬人以上,輻射帶動近百萬周邊農戶開展科學種田。
——全省通過集中辦班、開辦電視講座、發放農業技術明白紙,每年接受冬春季大培訓和學習的農民達到400萬左右人次。全省每一個農戶家里基本都有一個政策和技術明白人。
高產創建已經使吉林省農民嘗到了甜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連續邁上500億斤、600億斤的新臺階。高產創建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吉林省糧食穩產高產的重要支柱。
據了解,在全省高產創建活動中,農業科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了55%。目前,全省主要糧、油作物良種普及率達到100%。育成并推廣的優質、高產、抗病水稻新品種應用面積占全省播種面積的90%以上。吉林省農科院水稻所選育的超級稻品種“吉粳88”列入國家主導品種,被評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農業部進行萬畝連片驗收,平均畝產達到749公斤。吉林省玉米綜合生產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特別是玉米大壟雙行和寬窄行休閑種植較常規技術增產10%以上、地膜覆蓋、膜下滴灌分別比常規技術增產30%和80%以上。研究和組裝配套北方春玉米穩產技術、水稻免耕輕耙(輕型)栽培等旱作節水栽培技術,玉米螟生物防治等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都有明顯的增產和減損作用。
吉林省農委主任任克軍介紹,今年,吉林省在高產創建中,深入結合全省開展農業農村經濟科技效益年活動,緊緊圍繞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機械化、農業防疫減災、農產品加工、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節本增效等7個方面,努力開發一批生產急需、實用高效的重大技術成果,突破制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到“十二五”末,吉林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
(吉林省糧食局)
來源:吉林省糧食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