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是世界頭號非谷類食品,也是世界第四大農作物,是全球糧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覆蓋155個國家,種植面積1875萬公頃,總產量3.2億噸。馬鈴薯非常適合那些土地有限、勞動力充裕的地方,而這種條件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特點。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歐洲、北美和蘇聯一直是馬鈴薯生產和消費的主要地區,此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馬鈴薯產量和消費量大幅提高。2005年,發展中國家的馬鈴薯產量首次超過發達國家。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其次是俄羅斯、印度、美國和烏克蘭。亞洲和歐洲是世界主要的馬鈴薯產區,亞洲的馬鈴薯消費量占全球供應量的一半。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今后的21年,預計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長將超過1億,其中95%以上新增人口將出現在土地和水資源已經承受巨大壓力的發展中國家。200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消息稱,解決人類未來糧食安全的問題,只有靠馬鈴薯,并宣布2008年為“國際馬鈴薯年”。
馬鈴薯是我國糧食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國家。2010年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為7807.5萬畝,鮮馬鈴薯產量為8153萬噸,單產15.7噸/公頃,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1年我國城鎮人口達6.91億,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關口,達到51.27%,城鎮常住人口超過農村,這表明我國已經結束了以鄉村型社會為主體的時代,開始進入到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新城市時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耕地數量也急劇下降。我國要穩定實現糧食95%的自給率,2010年需要耕地18.24億畝,到2030年,則需要耕地18.5億畝。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