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昨日發布2012上半年業績,盡管收入大幅增長至416.7億港元,但是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大幅跳水,僅為5億港元,同比減少68.7%,創下2008年以來最差的半年度利潤數字。
市場分析人士對本網表示,近年來,包括中糧集團在內的一些大型企業大量擴張大豆等油料壓榨能力,食用油的供應能力增速超過了實際的需求增加水平,使中糧控股今年利潤數字表現不佳。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糧控股收入同比增長24.0%,但是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較2011年同期減少68.7%,每股基本盈利為12.43港仙,上年同期則為39.68港仙。
中糧控股收入和利潤的大相徑庭可以從產能數字的變化上看出一二。2011年上半年,中糧控股的油料壓榨能力為828萬噸,到今年上半年油料壓榨能力增加至1038萬噸,增加200萬噸以上。大幅擴充的產能為中糧控股增加銷量打下了基礎。今年上半年,中糧控股的植物油銷量按年增加10.7%至138萬噸,油籽粕的銷量按年上升63.2%至317萬噸,加上其他業務單元的帶動,中糧控股整體收入因此有同比24%的增長。
大量擴充的生產能力為中糧控股增加了收入,但是也為收入大增、利潤跳水的分化現象埋下了伏筆。業內人士說,中國食用油和豆粕的供應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作為大豆油和豆粕的原料大豆,進口量從2008年的3744萬噸增加至2011年的5264萬噸,增幅約41%.而中國的大豆年壓榨能力從2008年前后的約8000萬噸,增至現在的1億噸以上,約有一半的產能過剩。
市場分析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食用油需求平均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但是年均供應量的增幅在10%以上,加上這兩年小品種油,比如玉米油、米糠油等發展很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傳統食用油的市場份額。今年以來,國內外市場都不景氣,食用油消費不旺,價格疲軟,使生產企業的經營壓力更大。
對于未來的行情,中糧控股預計:“展望下半年,市場競爭及經營環境的挑戰,將加快國內油籽壓榨行業整合,有助淘汰競爭力不足的產能,加上踏入植物油及豆粕的消費旺季,行業盈利能力有望緩解。”(映亦)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