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市時間推遲,本地龍眼大批量上市要到9月中旬。”進入8月中下旬,本該是本地龍眼大量上市的季節,但記者卻從市區東美農貿市場等地方了解到,外地龍眼依然大行其道,本地龍眼只是小范圍上市。
作為本地最大宗的水果,今年本地龍眼的收成如何,會否再次陷入豐產不豐收的尷尬情形?對此,記者前往南安、晉江、鯉城等地進行了深入走訪。
收成好 龍眼鮮果增產20%
“再過10天本地龍眼就可大批量上市,從目前的情況看,今年是個豐收年。”在南安南金林場,記者看到,密密麻麻的龍眼掛滿了枝頭,沉甸甸的果穗壓彎了樹枝,林場的副場長尤偉展語帶興奮地告訴記者,龍眼樹是一種很好管理的經濟果木,只要在開花和掛果期注意疏花疏果及適當堆肥,產量和品質就可以基本保持穩定。
而在泉州市龍眼行業協會產銷分會副會長吳育新的家中,父子倆已經開始在整理龍眼加工設備、騰挪凍庫空間,準備迎接自家承包的500畝龍眼樹即將采摘的果實。“今年的龍眼長勢喜人,粗略估算,大概能夠增產20%。”吳育新告訴記者,今年盛果期的水旱災害較少,氣候適宜,不僅是南安,安溪、永春、德化一帶的龍眼樹掛果情況也很好。
“南安市種植面積14.1萬畝,總產量預計1.5萬噸”,南安市農業與海洋局副局長卓勇成告訴記者,龍眼是南安的第一大宗水果,該市27個鄉鎮都有栽種,其中洪瀨、康美等6個鄉鎮栽培面積超過萬畝。
價格降 每斤僅1—1.2元間
“今年福眼每斤收購價大概在1-1.2元之間,與去年相比,估計會跌不少。”在吳育新看來,農產品豐產不豐收的迷局始終未能破解。據悉,由于廣東、廣西、海南以及省內周邊地區的龍眼產量都有明顯的增長,加上泰國、越南等地“洋”龍眼大量涌入,本地龍眼的價格很難堅挺。
由于龍眼的成熟期只有15天左右,過度成熟的龍眼糖分會消退,品質明顯降低,所以只能在短時間內采摘。但受保鮮技術的限制,鮮果很難在全國大范圍內銷售,易形成季節性積壓。
來源:泉州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