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臺州仙居縣橫溪鎮黃垟村附近的一個山坳里,沿溪坑邊建有26只大小不一的水泥池,池水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石斑魚在嬉戲覓食。這種對水質要求很高、人工繁育困難的美麗溪魚,在仙居縣和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繁育成功,目前大約有石斑魚苗1000多萬尾。
仙居縣和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的石斑魚,是各地溪流中曾經常見到的最美魚類之一,因這種魚的花紋像石斑而得名。雌魚全身有青、白相間的斑馬紋,稱“青石斑”,雄魚的鰭呈暗紅色,稱“紅石斑”。近幾年來,由于受到采砂、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這種曾在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石斑魚已非常稀有。而和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首次人工繁殖石斑魚成功,讓這種營養價值豐富的魚種有望重新回到百姓的餐桌上。
“現在野生石斑魚越來越稀少,目前市場上價格十分高昂,每公斤400元左右。”合作社負責人李新華告訴記者,以前石斑魚主要靠天然捕撈,高昂的價格讓其成為餐桌上的“貴族”菜種。而隨著合作社石斑魚人工育苗技術不斷成熟,苗種供應量充足,石斑魚價格將會越來越“親民”。
“讓普通人都能吃上石斑魚。”林新華,這個對石斑魚有著特殊情感的養魚人,憨憨地道出了自己的希望。
跋山涉水捕捉石斑魚
說起為何會養石斑魚,李新華憨厚地表示:“從小就喜歡在小溪里捕魚,這也是我的一大愛好。而小時候最開心的便是捕到石斑魚,因為這種魚特別好吃。”
現年39歲的李新華,是個不折不扣的捕魚“發燒友”。雖然一直在外忙于經營生意,但是他總會抽時間去捕魚。前幾年,為捕到稀少的石斑魚,李新華可謂大費周折,跑到括蒼山等深山老林的山溝溪流里去捕魚。對李新華來說,捕石斑魚僅僅是他的愛好,“就像平時的一種休閑方式一樣。”李新華笑道。
而這幾年,李新華發現,即使是深山老林的山溝溝里也難覓石斑魚的蹤跡。也許是出于對石斑魚一種特殊的情感,一個想法在李新華心中萌芽:如果能夠人工繁育石斑魚,是否可以讓這種營養價值豐富的魚重回普通百姓餐桌?
來源:仙居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