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務活動的活躍和休閑式消費的興起,茶行業正悄悄占領著市場,并在豐厚利潤的誘惑下迎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但身邊的茶葉店、茶莊、茶室卻還是如雨后春筍般不斷的冒出。開茶葉店到底需要投資多少錢,利潤又能達到多少?為何人們爭先恐后的開店?目前茶葉店是否有難言的瓶頸?采訪中,開了16年茶葉店的郭曉莉為讀者帶來了一份明細表。
干好三個“旺”全年不發愁
做茶葉生意已經整整16個年頭了,郭曉莉幾乎什么茶葉都賣過,從他的賬本上來看,開茶葉店至今,依舊穩賺不賠,不過賺多少,差距卻很大。
“就拿我們茶葉市場這個圈子來說,1000余家商戶,有七八家店面,年銷售額可以達到400萬—500萬,但還有一部分人的年銷售額卻只有40萬—50萬。”郭曉莉告訴記者,開茶葉店有不同的針對人群,像批發、零售或者兩者兼顧,其中,雖然批發利潤最低,平均在10%左右,但積少成多,批發生意可以說是茶葉店營業額的重頭戲。
此外,茶葉店是特別注重節日效應的行業。從郭曉莉的營業額上來看,每年有三個旺季。第一“旺”是每年的5、6、7月份,春茶上市時節,這段時間的銷量可以占到全年銷量的50%;第二“旺”是中秋節,可以占到全年銷量的15%—20%;第三“旺”是春節,同樣可以占到全年銷量15%。“對于茶葉來說,平時銷量綜合也不過15%左右,所以只要把這三個旺季經營好,全年也就不需要再忙活了。”郭曉莉說道。
好裝修成了大招牌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做茶生意,到現在,郭曉莉也算是老茶商了,擁有固定的客戶,營業額也是穩穩當當,不過今年郭曉莉做出了轉型的舉動,重新裝修,走品牌路。
在郭曉莉印象中,曾經省城的茶葉店大都不重視裝修,一個簡單的門面房,擺上茶葉就可以開店了,不過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茶葉店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了。“我是在營業額上看出自己必須轉型了。”郭曉莉告訴記者,已經連續四五年了,年營業額沒有變動,外表上看是保持穩定,但從各項成本的上漲來看,營業額下滑了,現在越來越多的茶葉店開始轉型,走品牌路線,重新裝修的比例也占到了半數以上,自己不過是這股潮流中的一員。
采訪中,根據自己轉型后的重新投資,郭曉莉給出了一份詳細的開店明細表:投資金額30萬元,其中每年租金4.5萬,裝修費用5萬,周轉資金15萬,冷庫5萬(儲藏綠茶、鐵觀音等需要冷藏的茶葉)。郭曉莉表示,裝修中,僅家具就花了近3萬元錢,上檔次的裝修將成為以后經營的大招牌,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記者劉靜)
來源:山東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