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飼料消費結構中,豬飼料和雞飼料占據絕對份額。據調查,玉米占豬飼料添加比重的60%左右,豆粕占20%左右。雞飼料與豬飼料的結構類似,玉米占55%~60%、豆粕占25%~30%左右。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居民收入不斷增加,肉禽蛋消費量不斷增加,帶動飼料特別是玉米和豆粕的消費量不斷攀升,玉米和豆粕價格漲幅明顯。
玉米豆粕價漲推動飼料成本增加
近幾年我國玉米的供給來自兩方面,即國內生產和進口。其中國內生產占玉米總消費量絕對份額,據統計,2010/11年度,玉米凈進口量占國內消費量不足1%。
2012年以來,受不良氣候影響,華北黃淮地區玉米質量偏低,高質量的東北玉米需求旺盛,供給區域性偏緊。2011年12月~2012年7月,玉米價格持續上漲。其中,1~5月份同比漲幅較大,均在10%以上;6、7月份,飼料企業采購放緩,玉米深加工企業虧損,需求抑制國內玉米價格維持穩定,漲幅分別為8.3%和8.2%。
豆粕是大豆生產豆油的副產品,國內80%的大豆依靠進口,其中,從美國進口大豆占較大比例。美國大豆和豆粕的價格波動將直接影響國內豆粕價格。因此國內豆粕價格的波動幅度較大,波動頻率較高。
從2011年11月份到2012年2月份,受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增加炒作影響,國際大豆價格下跌帶動國內豆粕價格大幅下跌。據統計,養殖企業豆粕購進價格月度平均跌幅在8%以上,3月份跌幅趨緩為4%左右。這之后開始逐月上漲,6月下旬到7月份底,受美國持續干旱影響,國際大豆價格不斷攀升,帶動國內豆粕價格不斷上漲。截至7月底,養殖企業豆粕購進價已達超過4元/公斤,達到2009年以來的歷史最高點。
小麥“替代效應”顯現
隨著玉米和豆粕價格的不斷攀升,養殖成本不斷增加,但受市場供給不斷增加影響,生豬及豬肉價格卻不斷下跌。商務預報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鮮豬肉批發價格基本呈持續下跌態勢,2012年7月27日的價格為19.90元/公斤,較1月6日的23.86下跌16.6%。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