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有糧油加工業務的上市公司中,原材料存貨均大減三成以上,分析人士認為,這也反映原材料短缺的狀況
美國干旱引發的連鎖反應繼續發酵。自6月初至今,由于美國干旱導致大豆減少,大豆及豆粕價格不斷上漲,由此引發食用油加工企業及養殖業成本激增等種種衍生問題,而時近中秋國慶雙節,大豆的漲價是否會帶動食用油企業再度上調產品價格,即成了民眾觀注的重頭。
此前,記者曾聯系多家食用油生產企業,對于是否上調產品價格的問題,企業均稱“短期內不會上調”,但對短期所指期限,卻并無回復;但另一方面,從零售終端走訪的結果來看,雖然賣場中多品牌食用油推出促銷裝,但結合此前的漲價契機,仍有不少消費者認為中秋國慶節前,食用油會上調價格。
原材料存貨減逾三成
來自商務部網站的信息顯示,重點監測的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油零售價格整體走高,各品種食用油價格上漲幅度從0.5%到2.7%不等。
而由于價格的不斷走高,今年以來,關于食用油生產企業被發改委約談要求平穩價格的消息不絕于耳。分析人士認,歸根結底,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特別是進入6月以來,由于美國等地干旱造成大豆減少,也使得大豆期貨及現貨價格不斷走高,在這種大環境下,以豆油為主的食用油價格隨之水漲船高。
從上市的幾家有食用油業務的企業狀況來看,2012年中報所示數據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狀況。
同花順ifind顯示,目前有食用油業務的上市公司共有3家,分別為西王食品、東凌糧油及金健米業。而在今年上半年,3家公司的中金健米業虧損915萬元,西王食品及東凌糧油分別贏利3912萬元和330萬元。
不僅如此,同花順ifind顯示,原材料存貨類比得知,上述3家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原材料存貨下跌,其中,西王食品原材料本期存貨3724萬元,上期則約為5724萬元,同比減少35%;東凌糧油本期約9.7億元,上期則約為14億元,同比減少31%;金健米業本期約6345萬元,上期則約為1.06億元,同比減少40%。
由于原材料存貨具有穩定未來生產的作用,分析人士認為,食用油原材料存貨的驟減,也從側面反映了原材料短缺,而由于原材料短缺,價格上漲已是必然。
來源:證券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